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游客从40米高空坠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游客从40米高空坠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女好汉!日本女游客长城上心脏骤停倒地,江苏女医生高温天跪地救人40分钟,你怎么看?
首先为这位女医生点赞,她的做法完全正确。从最基本的来讲,她是一名医生,就算是日本人,难道不救吗?在高温下,她还坚持救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本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称赞。
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四分钟!
心源性猝死全球每年700万,美国近40万,中国54.4万。最多见于至命性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无论伴不伴急性心肌梗死。
大脑中枢的神经细胞对缺氧耐受性仅7-10秒钟,无论室颤、停搏7-10秒钟意识丧失、抽搐。而人的呼吸和循环(心跳)中枢在一起延脑,因此呼吸、心跳很快停止了,不紧张进行心肺复苏,死亡率极高。如果心脏停止向大脑供血四分种以上绝大部份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出现不可逆的死亡。即使抢人员及时赶到,超过了这个极限値抢救回来有呼吸、心跳、能睜眼、能吃喝拉撒也是毫无意䛊的植物人。
因此发现猝死患者第一步是双手按压胸骨中下端进行复苏,利用手的挤压导致:直接挤压心脏使其恢复自主心律(有可能但仅小部分),在挤压过程中使胸腔产生正负压力差,使停搏的心脏利用胸腔压力差加上手对心脏的挤压使血液通过心脏仍能保持30%左右的流动,等待急救人员抡救包括:气管插管、药物、电击除颤等。少数人因这30%的血流和心脏挤压过程中复苏也有可能,当然越快越好。这30%的血流至少使脑细胞有一个延缓生存的机会,当然光做胸腔挤压没有氧气交换也不行,所以口对口呼吸十分重要,怕不卫生可衬一层布,但头必须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这位女医生赤手空拳能对一个毫不相干的帞生人在高温下坚持40分钟的心肺复苏真是个白衣天使,也知道患者还有希望,她同心在尽力救一条命。一是有强烈的职业的道德感,二是对患者充满了爱心、三是只要尚有一絲希望绝不放棄,心肺复苏的原则:胸外按摩直到复苏成功或宣布死亡。这真是这个年代中医生最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每个医生都能有一颗天使的心,哪来什么医患矛盾。你在做,人在看,医生的职业关系到一个人仅有一次的生命,崇高的职业更要一颗高尚的心灵,因为病人的今天必然是医生的明天!
2019.7.29
40余名中国游客命丧泰国,你怎么看?
13年在塞班时,一个马来西亚人跟我说,全世界的海岛都能去就是别去普吉,他那次拖伞差点死在海里。几年后普吉超载翻船,一群中国人海里漂了几天才被救的新闻,我一字一句记得很清楚。去年去普吉,我老公淘宝上订了去珊瑚岛和皇帝岛的行程,他总说不要用个例来评判全体。那一天真是让我提心吊胆了一整天。风和日丽的天气,浪却很大,全船人都在吐。
这几天看到这个新闻,说一个大爷家,一家五口人只有他活了下来,而且从视频里面看得出大爷的心理状态也很不对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注意下生还者们的心理状态,因为失去亲人的他们真的比任何人都痛苦。
还有一个重点是自由行游客大多会避开游客聚集的热门景点,这也是潜在的危险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上次去甲米,去之前听说附近有个兰塔岛还没怎么开发,游客少,自然风景好。我和我姐两个女生就去了,结果到那儿就是一个很落后的渔村,晚上连路灯都没有,比乡下还不如。去国家公园的环岛路上,见到的人不超过十个,还遇见了几十厘米长的蜥蜴在路中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挺后怕的!不要被一些攻略骗了去那些所谓的没开发的地方,人很少真的感觉挺危险的,虽然是很清静没错啦。
还有一次去泰国旅游时有个潜水的项目,我跟我朋友胆小不敢去,团里其他人去了,他们上来后都说我们醒目,因为那些潜水设施超级简陋,玻璃模糊不说,有个团友下去没多久感觉要窒息,可能是勒得太紧了,还有一个就说漏水。这些潜水项目都没有让游客先习惯一下再下水,带上头套就扔下去了。
我爸去泰国时有团友玩了那种人带着降落伞,飞艇在水上拉着人飞到天空的项目,结果玩着玩着绳子断了,幸好那天天气好,掉到近海而已,不然就死翘翘了,去泰国玩这些水上项目大家真的要小心,他们的设置真的超老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游客从40米高空坠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游客从40米高空坠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