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看待黎巴嫩8个月三总理倒台,马克龙怒斥“集体背叛”耻辱呢?
黎巴嫩八个月,三任总理倒台,法国总理马克龙在9月27日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黎巴嫩政治精英们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是“集体背叛"。马克龙将矛头直接指向黎巴嫩真主党,说他们听从伊朗的指使,破坏了黎巴嫩的政府组阁。
宗主的愤怒
法国被称为世界第一“殖民帝国"。世界第一超霸,美国也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在最鼎盛的时期,殖民地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的黎巴嫩丶土耳其丶吉布提丶也门丶印度丶叙利亚丶老挝丶越南,等,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中国的广州丶上海丶汉口丶云南丶海南都曾有法租界。
马克龙在其讲话中说:“黎巴嫩与法国的友谊"简直是扯淡,马克龙说“我为黎巴嫩领导人感到羞耻"。实行上是放不下干涉黎巴嫩内政的威权。
1920年,国际联盟将黎巴嫩委托给法国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殖民地。二战之后的1946年,黎巴嫩完全独立,但是法国在统治黎巴嫩的20多年里给黎巴嫩烙上了深深的法国烙印。从宗教丶文化丶经济丶社会都受到法国的影响,黎巴嫩的国旗也是借鉴法国的国旗样式,黎巴嫩的第二官方语言也是法语。尽管黎巴嫩已经完全独立,法国仍然将其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施行各种影响,以此维持法国的利益。
黎巴嫩为什么八个月内三任总理倒台?
黎巴嫩的政治生态非常复杂,有亲西方的政府,也有亲伊朗的真主党势力。亲西方的政府欲推行西方的治国理念,亲伊朗的真主党则倾向于宗教治国。
2020年的8月4日,黎巴嫩首都附近港口爆发2750吨硝酸铵爆炸事件,这次大爆炸造成191人死亡丶6000多人受伤,损失之大影响之坏,直接造成前任总理辞职下台。
阿卜迪是黎巴嫩的候任总理,因其组阁存在巨大的政治利益分歧,导致矛盾不可调和,无法开展工作,不得不被迫辞职下台。
马克龙本次痛斥黎巴嫩政治势力是“集体背叛",“为黎巴嫩领导人感到羞耻",实际上维护的是法国在中东的利益。因为黎巴嫩的政府组阁是由法国政府“倡议框架下执行的组阁"。
马克龙还给黎巴嫩政治精英们开出了限期:4至6周的时间内,在法国倡议的框架内组成新政府。这是导致阿卜迪辞职的主要原因。可以想象阿卜迪背后受到了各方多大的政治压力。
黎巴嫩八月内三任总理辞职,充分反印了黎巴嫩背后的大国角力的激烈性和黎巴嫩国内派系斗争的复杂性。同时,黎巴嫩糟糕的经济状况,也是三任总理辞职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为什么在接待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现亲疏有别的不同态度?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先后访问华盛顿,特朗普在接待马克鲁时显得亲密无间,在接待默克尔时却显得比较生疏。
特朗普在接待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时的不同态度,是特朗普改变二战后历届美国政府的态度,选择亲法疏德的对欧政策路线的具体表现。
特朗普的政策是打压德国的需要
二战之后,由于美国在德国有大量的驻军,那时的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拒绝充当美国在欧洲的打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把德国视为在欧洲大陆的坚定盟友。
但是随着德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年来默克尔连续持政,给德国带来的政治稳定,使得德国已经成为欧盟的领袖,不仅可以领导中东欧的小国,甚至在与法国的竞争中也已经明显压过一头。
德国坚定奉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在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与美国的分歧越来越大。过去在美国打击伊拉克问题上德国就表达过不同意见,近期德国在英国间谍中毒案、军事打击叙利亚、伊核协议等问题上,也不配合美国的政策。由此看来,特朗普选择扶植法国、敲打德国,就有情可原了。
特朗普的政策是离间法德的需要
一个强大的欧盟,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在英国脱离欧盟之前,美国一直把英国视为自己在欧盟的搅屎棍,阻碍了欧盟很多重大政策的出台。现在英国已经离开欧盟,美国必须选择欧盟其他大国下手,减缓欧盟的运作效率,破坏欧盟的团结。
法德轴心一直是欧盟运转的基础。随着德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和政治的稳定,德国已经在法德轴心中占据领导地位。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之后,一直已恢复法国的荣耀为己任,特别是在法国内政问题上处理不顺的情况下,马克龙也期待能够在外交上多拿分。
特朗普正是看准了法国现在处于欧盟老二的位置和妄图成为老大的决心,选择亲法疏德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培养马克龙的野心,离间法国和德国的亲密盟友关系。
美国人的小伎俩应该逃不过默克尔和马克龙的眼睛,但是美国人为了离间法国和德国,必然会付赠一些小的利益,法国人能否克制住自己的贪婪,至关重要。
马克龙和默克尔相继对美国进行了访问,特朗普对二人展现出了天差地别的招待水平。其中的原因包括:
第一,特朗普确实对默克尔没有好感,而默克尔也并不喜欢特朗普,如果不是为了国家利益,可能二者都不会见面。
第二,马克龙会讨好特朗普,虽然在国会演讲中对特朗普进行了批评,但是马克龙尽量不对特朗普进行直接批评。他希望法国可以重新成为欧盟对美外交的代言人,以实现自己的外交战略。
第三,默克尔在贸易问题和中东问题上对特朗普进行了长期和直白的批评,尤其是二人的价值观存在巨大分歧。
第四,特朗普有意安排这样的差异化招待,以离间德法。在欧盟层面,英国之前曾是美国的重要“内线”,但是英国脱欧之后,美国必须寻找新的对话人,而德法曾经一直以同一个声音发表外交政策,但是现在马克龙明显出现亲美的迹象,而默克尔则在叙利亚问题上依然不配合,因此,特朗普借机离间二者,惩罚不听话的人,奖励顺从的盟友。
因此,各领导人都“各怀鬼胎”,为本国的国家利益而斗争。
这有什么,法国是老美的跟班,在外国人眼中自然要表现亲近,而德国虽然是一二战时的战败国,然而今的全球印象(接受难民)表现比美,法,要好,同时又有自己的政策自主,自然也就不被老美所代见。
特朗普在对待马克龙和默克尔上简直做到了“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极致,但这些领导人间的待遇差别及美国总统个人喜欢对两个国家间的双边关系而言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特朗普是真的不太喜欢默克尔,虽然在他上任之前也夸过默克尔不错,但特朗普实在无法认同默克尔对难民敞开大门是怎么想的,称德国人愚蠢,德国人出口太多到美国,是德国人坏,德国人不跟随美国的行动攻打叙利亚,是德国人不听话。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默克尔和奥巴马过从亲密,奥下台后,默克尔不仅被捧成西方世界领袖,让特朗普面子挂不住,还对特朗普说教。特朗普上任后,默克尔给他打电话向特灌输西方价值观,劝他不要任性。特朗普很不开心,对默克尔的印象更差了,直接在默克尔访美的时候拒绝在媒体面前和她握手。
有一贬,自然要有一捧。马克龙仅年轻好掌控,又嘴甜会来事。特朗普访问法国的时候,给足了特朗普面子,特很喜欢,另方面也需要强化与法国的联系,加强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感,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看起来“一亲一疏”的局面。
因为法国历史文化上有认同,在国家政策上又始终与美国保持一致,并且在经济和外交关系上也与美国冲突不大。而德国不然,历史上德国是美国的战败国,虽然现在与美国同为北约同盟,但政策方针却与美国时常不一致,并且其强大的工业和经济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大陆的发达国家和强国,都在国际社会拥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但是法国和德国有些不同的区别。
法国与美国有些文化上的认同 。
美国的建立虽然大多以英国人为主,但其中也夹杂着法国人。其次,法国在二战后被美国经济扶持,并在政治上将法国送上了联合国五常之一。虽然美法偶有矛盾,但法国的对外关系和政治方针策略基本与美国保持一致。与英国一起可以说是美国两个如影随形的朋友。
德国是雅利安人文化,高傲而又严谨的日耳曼民族,与美人并无历史渊源,且在一战和二战后均受到了美国的严重制裁。
德国与法国不同,有些强烈的民族精神,其国家政策方针均从实际出发,并没有盲目跟随美国的脚步。比如美国经济制裁俄罗斯,英法尽心尽力。德国虽然也有经济上的“样子封锁”,但更多的是与俄罗斯能源贸易的往来。美国奉行霸权主义,而德国奉行多边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比如叙利亚的问题上,美国只有英法协同,而德国只是“呼声高”,却没有派遣一兵一将。其次,在工业经济领域,德国是高铁和铝制品的出口大国占欧盟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又是汽车工业的强国,不仅阻碍了美国汽车向欧洲市场的拓展,连美国本土的汽车工业都受到了压制。其次美国不停敦促德国多摊分缴纳北约的军事开支,而德国却不愿意提高军费比例。美国能给德国好脸色才怪了。
虽然国家之间外交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些类似,但特朗普如此明显的亲疏对待,恐怕会进一步将德美关系的距离拉开。
(枫落天下秋原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克龙任命新总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