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歼-6真的是一代「神机」吗?
“歼6万岁”很大程度上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无奈。
歼6在共和国空军历史上无疑是地位相当高的一款战斗机,在军迷中也备受吹捧。
歼6实际上是前苏联米格19战机的国产化型号,1960年首飞,在共和国空军中一直服役到2010年才完全退役,服役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而总共5000多架的总产量也创下共和国之最。
而真正让歼6走上“神机”宝座、让空军指战员喊出“歼6万岁”的原因,是因为六爷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实打实的战绩,六爷在空战中打出令人瞠目结舌的23:0!被六爷斩落的战果甚至包括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战斗机美制F-4鬼怪。
除了在中国,歼6在巴基斯坦、越南等国也获得了一些战果,但是战绩并不显赫。而且,无论是在小巴还是越南,其飞行员对歼6的评价都不高。
其实以本身性能评价,歼6是一款相当平庸的战机。作为前苏联第一款超音速前线战斗机,歼6(米格19)虽然具有垂直机动性能好的优点,但是其最大飞行速度仅1.4M,而且航程短、武器挂载能力弱、航电简陋、人机工效差、容易进入尾旋等缺点。在米格21投入服役后,米格19在除中国外的全世界都迅速被替换,存在感非常弱。
歼6在中国得到“神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和悲哀。在歼6之后,我国也于1961年与前苏联签署了引进米格-21F-13飞机及配套R-11F-300发动机的协议,这就是歼7的由来,歼7原型机也于1966年首飞,如果顺利的话,中国也会和世界上其他使用苏制战机的国家一样,迅速过渡到米格21时代。
但是,受制于中国当时孱弱的航空工业水平以及中苏关系交恶,我国歼7的研制、装备过程并不顺利,无论是歼7基本型还是I、II型,都算不上成功。如今开枝散叶的歼7家族真正获得成功是上个世纪80年代歼7M后的数个型号,包括歼7E、歼7G。歼7E/G的大规模生产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甚至21世纪的头10年。
水平相对较低的歼7系列的研制装备都如此艰难不堪,歼8家族的历史更是一言难尽。在笔者写过的歼8文章中,很多读者质疑笔者贬低歼8的历史地位,理直气壮的问笔者如果不是歼8,那么上个世纪90年代的祖国领空靠谁保卫?答案是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或者叫“韬光养晦”。
歼6在我国指战员手中打出不错的战绩固然值得我们尊敬,但是1996年那场危机中飞行员在歼6面前再喊出“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那就让人感到彻底的心酸和无奈了。所以为什么1998年驾驶歼10完成首飞的雷强哭着走下飞机,向总师宋文骢说“宋总,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机啊”,那时的我们真是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从这个意义讲,歼6称为神机、被呼万岁不是什么值得军迷吹嘘的好事。
我国的歼击机名字为什么从歼6开始?
五爷哭晕在厕所。谁和你说中国是从歼6开始的?中国是从歼5开始的并且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至于为什么从歼5开始,我在这先说两个时间,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歼5的研制时间是(1955~1956)年,服役时间是1956年这你就明白了吧,歼5的5代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也是说从“无”开始,所以品五爷的命名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不是说想从几开始就开始。
歼5是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依据米格-17F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单座单发高压音速喷气式飞机。娘家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场,也就是现在的中航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当时装备的是涡喷-5发动机,这个命名和上面说的一样。
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试飞成功。
1956年9月批量生产
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了767架,后成飞在歼5的基础上研制出歼5甲,和歼教5分别于1964年和1966年成功试飞。后大量歼5又被改成靶机。
五爷的辉煌战果
准确的说,中国空军的歼击机命名是从歼-5开始的,那么歼-1到歼-4哪去了?其实,我国,从歼-1到歼-20都有,一个也不缺。只是歼-1到歼-4不是官方代号,只是部队里的称呼。
【歼-1】
举例说明,歼-1便是苏联拉沃奇金设计局在二战之后设计的拉-9战斗机,即“La-9”,这款活塞式战机于1946年6月试飞成功,并于1947年装备苏联空军。拉-9战斗机继承了拉-7的气动布局特点,采用了全金属结构和层流翼形。
中国也于1950年的中苏蜜月期间得到了苏联援助的拉-9战斗机成品机型和技术,中国从苏联进口了第一批129架拉-9螺旋桨战斗机,从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一驱逐机大队开始装备拉-9战斗机。但由于拉-9装备量少,且很快就退役,所以中方仍然沿用苏联的战机称谓。
【歼-2】
至于歼-2,就是苏联的拉-9后续机型拉-11,这也是苏联研制的最后一款螺旋桨活塞式战机,从1947年到1951年一共在苏联空军装备了1182架,和拉-9相比,拉-11并没有太多改进,主要变化是增大了其燃油储量,增大了航程。
拉-11即歼-2,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拉-11奔赴朝鲜半岛,参加了朝鲜战争空战,并与美国空军的F-86战斗机交火,但损失较为惨重。
【歼-3】
歼-3即大名鼎鼎的米格-9战斗机,这也是苏联在研制拉-11螺旋桨飞机后研制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其中参考了很多来自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梅塞施密特Me-262的技术成分在内。米格-9生产了大约610架,由于当时国民党空军在建国之后仍然不断对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发动空袭,故苏联出口了少量米格-9给中国。但米格-9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服役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更新式的战机所取代。
【歼-4】
歼-4是苏联一代机中的代表作:米格-15的中国称呼,作为后掠翼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的出现无疑让英美两国感到吃惊,因为当时美国空军还在使用二战时期较为优秀的P-51“野马”战斗机,所以米格-15的服役使得美国也开始在朝鲜战争中投入新式的F-86战斗机与之对抗。
米格-15产量惊人,全世界范围内算上仿制的一共生产超过13000架,中国也进口了3批次的米格-15,总数量大约在2000架次上下。这些所谓的歼-4也成为了新中国建国之后空军的“顶梁柱”,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才全部完成退役。
以上机型中国没有做到仿制和自主量产,尤其是歼-4,中国数次仿制都没有成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制造的喷气式飞机和命名,都要从歼-5开始算起。
【歼-5】
歼-5曾经被称为56式战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7战机,自此之后我们才实现喷气式战机的自主量产。歼-5的原型机在苏联政府的建议下,由沈飞开始试验仿制,并于1956年7月19日成功完成仿制米格-17的首飞,而事实上歼-5的命名称谓是存在的。
【歼-6】
歼-6即59式战斗机,仿制的是苏联的米格-19,歼-6也是我国自主生产的首款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从1964年开始交付人民解放军空军使用,但直到2006年才正式退役,退役4年后才被移除出空军编制序列。
著名的歼-6飞行员高长吉,击落国军中校张育保的RF-101,这张照片曾登上《人民日报》
可以说我国空军的发展是从苏联模式中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走的是“从进口、到仿制、自主研制再到如今的出口和领先世界”的大路,之后的“歼几”型号由于名声较广,不再做多余介绍。之所以从歼-5歼-6才开始命名,还是因为空军具备一定影响力了,才会“另立门户”,歼-1到歼-4的命名方式并不够严谨,因为这只是空军内部的称谓罢了。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编,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国的歼击机名字并不是从歼-6开始的,而是从歼-5开始的。歼-5是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米格-17型战斗机研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它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此前,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大量苏式战机,如歼击机就有活塞式的拉-9、拉-11和喷气式的米格-9和米格-15等。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之前引进了这四种战斗机,所以到中国自行制造命名编号时,就从“5”开始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这个比较资深的军迷可能都知道,我国的武器编号不论是战斗机、还是其它作战飞机,甚至手枪和坦克等其它武器编号也都是从“5”开始,譬如歼-5战斗机,轰-5轰炸机,强-5强击机,直-5直升机,54式手枪,59型坦克等。所以说,为什么都用“5”开始,是因为我国是从5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武器的,所以都以5开始编号。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年的一个问题,建国初期我军武器装备编号方法混乱,各研制单位、各部门都在自由编号,相互都没有什么关系,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后来就进行了规范。
总之,这其实都是解放军迈入现代化的时代产物,经过新军事改革的人民军队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随着中国军队的真正强大,这些时代印记也早已成为了历史。以上只代表本人个人观点,如果有朋友愿意与我交流,请您点赞评论。欢迎您关注迷彩派,我们将与您共同关注军事话题。
其实,我国,从歼1到歼15都有,一个也不缺,
我是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我有幸摸过歼1,歼1是教练机,
不过说实话,以前是没舰几这种叫法的,古时候,飞机和坦克步枪一样用年头命名,歼五就是56式歼击机,还有59式歼击机,
后来空军觉得自己牛b,非要改名,就改成歼几强几轰几这种名字
歼1到歼4都有,不是歼5歼6开始的
更没有从无到有这种说法,民国我国就能生产战斗机和万吨轮船,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船是大清开始建造的,叫官府号,那是一次两艘另一叫天朝号,卖给了美国,美国用他俩打过二战,还发了勋章
我国第一架战斗机是1911年开始建造的
歼1、歼2、歼3和歼4,在人民空军的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歼击机序号,高亚音速的歼5,是人民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喷气式战斗机。
参考并仿制前苏联的米格17F战斗机,歼5的研制装备成功,标志着国内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生产喷气战斗机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显然是人民空军装备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歼5战斗机)
自歼5开始,人民空军装备的战斗机,序号基本上是延续的,机头进气的歼6,是人民空军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击伤敌战斗机和侦察机最多的国产战斗机,而自身却无一架战损,是一型很牛叉的战斗机,也是国内量产最高的战斗机,前后生产了将近5000架,也是国内出口最多的战斗机。
(歼6战斗机)
歼7是单座单发战斗机,尽管机体小,也跑不远,是个短腿先生,但却航速高,机动灵活,是国土防空作战,以及夺取前线制空权的有力空中平台。
歼8前期型号依然是机头进气,但从歼8两型开始,改成机翼两侧进气,人民空军终于摆脱了平头机,由于平头机机头进气,雷达小有的不能安装雷达,从而严重影响了战斗机的作战性能。
歼9曾立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一型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用以拦截图-22和B-1B超音速轰炸机,但”双26”指标,即实用升限26000米,速度2.6马赫,以当时技术难以达成,项目最终被取消而下马。
(最著名的那架歼8战斗机)
至于歼10、歼11、歼15、歼16等机型,除了歼15是海军舰载机,其他机型都是空军主力机型,都是多功能高性能战斗机,具有看得远,跑得远,打得准,威力大等特点。
歼20,是最新型高性能战机,作为世界上第二型正式服役的隐身战斗机,打破了F-22一家独秀的态势,对空军作战能力的提高和作战模式的变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如果将淘汰的歼6歼7改为无人机,挂载空对舰的导弹可行吗?
可行肯定是可行,但是如果综合考虑起来,这样的方案就非常不实用,非常麻烦!最简单的来说就是成本比较高了,原来的歼6和歼7的很多型号都没有雷达,尤其是火控雷达,这样根本就不能够为空对舰导弹提供雷达照射服务。所以可能还要为这些退役的战斗机安装火控雷达,这样就更麻烦了,还不如用现有的无人机或者战斗机执行任务!
这些退役的无人机,目前来看,如果继续在战场发挥余热的话,有下面几种方式:第一就是作为靶机,这样训练起来更加贴近实战;第二就是改成无人驾驶战斗机了,这样既可以携带武器攻击对方目标,也可以作为探路者一样,诱导对方雷达开机暴露位置。
目前我军已经改进了一些退役的歼6战斗机,让它能够携带一些炸弹攻击目标,这样使用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大的摧毁效果,而且消耗对方的防空力量,尤其是对方的防空导弹。
在实战当中,可以先派一定数量的歼6或者歼7无人机飞向目标领空,这些歼6和歼7战斗机,本身以前就是正儿八经的战斗机,对方的雷达也无法分别是否是现役的主力战斗机,所以都当做具有威胁的目标处理了,开启防空雷达发起攻击。
而在歼6和歼7这样改装的无人机升空后,真正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也会间隔一段时间升空尾随,当对方的防空预警雷达开机的时候,在对方锁定歼6这样的无人机后,后面的有人驾驶战斗机也锁定了对手的防空系统基地,使用反辐射导弹摧毁对方的防空力量。这个时候歼6等改装的无人机实际上就是一种诱饵,相比较普通的无人机诱饵显得更真实,因为它们也是战斗机。
甚至后面也不需要有人驾驶战斗机跟进,在对方的防空雷达开机或者防空炮和防空导弹开火的时候,歼6无人机上面的简易雷达或者电子数据收集吊舱,就可以获取对方防空阵地的位置等信息,然后把位置数据等传输回指挥中心,接下来不用反辐射导弹,直接用巡航导弹攻击就行了。这样牺牲了一部分无人机,使得对方的固定防空力量就基本上暴露了。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独特的作战环境,所以导致了歼6和歼7这样的退役战斗机还能发挥余热,哪怕是什么武器都不携带,直接飞过海峡,都能够让对手忙活一阵子了,拼消耗也能消耗过对手!
所以我觉得让歼6和歼7改装成无人机携带空对舰导弹不实用,作为无人机踹开对方的防空大门还是很好的!
随着歼10、歼11、歼16、歼20等多款新型战斗机的服役,曾经守护祖国天空数十年的老歼6和歼7逐渐退役,歼6从1960年下线到1983年停产,总共生产数量超过5200架,而歼7从1966年首飞到2013年停产,产量也将近1600架!目前歼6已经全部退出现役,而歼7虽然还保有一定数量,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全部淘汰。那么数量达数千架的歼6和歼7飞机退役后就只能销毁或者封存吗?我们能不能将其改装成无人机用来执行反舰任务呢?
(歼6)
(歼7)
从理论上分析,任何一架有人飞机都可以被改装成无人机,只要钱到位,坦克也能给你改上天,但是歼6和歼七其实并不适合向这方面发展。首先从航程上看,它们哥俩都是采用油耗超高的涡喷发动机,虽然可以超音速飞行,但是作战半径只有800千米左右,要执行大范围搜索的反舰任务,可能连目标都没找到,油就烧光了,如果要增加航程,只能换发动机,而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价格在几百万美元一台,完全不现实。
(歼7所使用的涡喷7发动机)
其二、从成本上来看也划不来,虽然是改装,但是从有人机到无人机,几乎就是把有人机的人为控制系统、维生系统、逃生系统、通信系统等等完全拆除,最后只剩下一个发动机加飞机外壳,最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装上自动飞行系统、战场光电感应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智能化投弹系统等等自动化设备,最后才能攒出来一架具备战斗力的无人机。这样的改装规模庞大,费时费力,并且由于歼6、歼7本身的构造与专用无人机完全不同,为了匹配其内部空间,还必须专门研制生产尺寸相符的零配件,成本就更高了。
(美军F16改装的QF16三代靶机,改装费300万美金)
其三、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即使改装也只能改成无线电遥控模式,完全自主搜索目标并且进行AI作战的无人机现在来看,根本没有可能实现。美军曾经发展过完全依靠电脑控制的X47B无人作战飞机,最后还是因为技术问题不得不下马,所以全世界无论是捕食者、彩虹系列查打一体无人机几乎都是通过人工远程无线电遥控无人机来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相当的延迟性,完全不能和有人机的瞬时反应速度相媲美,更重要的是无线操作模式很容易被干扰捕获,面对不成体系的反政府武装还有一战之力,真遇上具备完整完整防空能力的正规军也是分分钟被击落。如果想着用歼6或者歼7执行反舰任务,对方航母战斗群直接起飞舰载机分分钟玩个团灭,宙斯盾作战系统指挥下下,各种防空导弹你也没什么办法规避。
其四、歼6、歼7都是早期的高空高速空优战机,它们的主要作战方式就是贴身肉搏,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航炮和火箭弹,外挂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够挂载也是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的空空导弹。空舰导弹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以歼6歼7的挂载能力以及机翼强度都不足以承受这种体量的武器。例如我国第一款成熟的空舰导弹鹰击6,其重量达到2.6吨,只有轰6级别的飞机才能够进行搭载。即使是目前重量只有800千克左右的鹰击83也不是歼6歼7这种最大挂载只有1.5吨的飞机能够承受的。如果必须硬着头皮上,那就必须对歼6、歼7的机身结构进行脱胎换骨的加强,而这和重新造飞机有什么区别呢?(歼6机炮装弹)(歼7发射对地攻击火箭弹)
目前退役的歼6和歼7也确实有一些被改造成了无人机,不过这些无人机并不是用于作战,而是用于空战训练的无人靶机。但即便是这样经过简单改装的亚音速无线电控制歼6靶机,其改装费用也很难低于百万美元,几乎可以买一架全新的彩虹3无人机了,所以这类金贵的全尺寸靶机一般都是用于歼10C、歼16或者歼20之类的三代半和四代战斗机用于实弹打靶,其他普通飞机则只能用早期型号的长空系列靶机了。不过歼6歼7改装为无人靶机除了成本过大外,也难以进行超音速飞行,并且无法真实模拟隐身飞机,所以即使是无人靶机,改造歼6歼7也并不是最优选择。目前退役的歼6和歼7更多的是作为地面靶标,用于检验对地攻击武器的毁伤性能。为国防事业化作一朵绚丽的烟火,这或许就是歼6和歼7们最好的归宿了!(歼6地面靶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说机型歼-6现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