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国要如何利用F35战机来抵御欧洲战斗机工业?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II已经成功地消灭了欧洲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能力,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获得了超过3500架F-35闪电II战斗机的订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估计未来会有超过6000架的F-35战斗机的订单。
欧洲具备研制战斗机的国家不是很多,就英国,法国和瑞典具备一些能力。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斗机目前还在生产中,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650架订单。
法国特立独行的研制了阵风战斗机,不过这款战斗机只有180架的订单,而且还是天价的成本,印度花费80亿美元购买了36架而已。
而瑞典研制的JAS-39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不少订单,这是在大国战斗的夹缝中生存的典型机型,低成本是其制胜法宝。
从台风,阵风和鹰狮看,欧洲是具备第四代战斗机的能力,不过也陷在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中了,欧洲各国很晚才开始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等这些战斗机开始服役的时候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也开始装备部队了。
美国是先发制人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与欧洲打了个时间差,而欧洲自己不思上进错过了研制的机会,如今欧洲的四代机价格还和五代机一样。
美国的F35性能确实优秀,但是作为商品出售不见得被所有北约国家完全所采购。自从特朗普对北约盟友进行了钢铁铝材增加高关税以后。北约国家就不在为美国买单了。以法国马克龙为代表的欧洲等欧洲国家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欧洲军事独立联盟。这样以来,美国人的F35的销路在欧洲市场上就出现了障碍。法德联合研制的阵风战斗机在进一步进行改版升级。新的战斗机研制也在进行中。这样以来美国的35战斗机就失去了它商品的价值。
如何抵御,根本不需要抵御,只要降价就行了。
飞机代数越高,飞机的制造难度就越高,如果不是财大气粗,根本无力支撑航空工业的发展。
所以一遍是现成的物美价廉的成品;一边是虚无缥缈的愿景,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会不为所动,尤其是欧洲自身经济就不见气色,动不动就砸锅卖铁,更是很难有这个决心去正向开发。
其实他们不想吗,他们也想自己开发高级飞机,无奈没钱啊,不得已,都已经组团开发了,法国咬牙开发一型飞机,无奈推销不出去,只能自己装备着。
额外说一句,这就对比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和中国的伟大。
日本本可以舒舒服服的生产F35,但人家不想舒服,非的开发心神战机,目的就是不落人之后,君不见拿到F16技术自己开发出F2来,而且日本人的精神力也很强,不会只贪图便宜,就是放弃自身研发。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也想能买到好东西啊,曾经有段时间不就流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嘛,虽然这句话不对,但中国也想买到好东西啊,无奈买不到啊,苏熊基础掏的差不多了,美国技术人家不买,没办法只能自己刻苦攻关了。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波音公司受影响,并没有使F-35战机的性能受到影响。
只要会看新闻的都应该知道,波音出事的民用客机,和军用飞机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其次,F-35的主要生产商是洛克希德,虽然在子系统的研究上,各大军用飞机厂商都有参与,但是主要负责的公司依然是洛克希德,F-35的性能怎么会因为波音的信誉受影响而受影响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事实上,F-35是极为安全的飞机,并没有带病,F-35目前累计生产超过400架,其中F-35A累计飞行时长达到125850小时,F-35B飞行时长达到52140小时,F-35C已经飞行时长达到22630小时,全系列累计飞行时长超过20w小时。其中只有两起坠机事故,一次是2018年美国的F-35B坠毁,一次是今年4月份的日本F-35A机毁人亡。讲道理已经是相当安全的飞机了。
日本F-35A坠毁的原因也已经披露,属于飞行员操作问题,和飞机质量没有关系,当然事故报告中还存在疑点,但并不是某些网友一甘情愿的“日本政府被迫说假话”的操作。
而且F-35也没有受挫,目前F-35已经出口到了多个国家,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日本,挪威等。而且有更多的国家在考虑F-35,按照这个趋势F-35未来总产量超过3000架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波音的信誉没有影响到F-35的性能,F-35战机也没有带病受挫。
至于“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个人认为,.就两国的工业基础和实力来说,搞六代机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时间上早了许多,目前就一个模型,直接放眼未来,有点看得太远了吧。
前两天巴黎航展,法德六代机模型。
而且法德两国对于六代机的定义还尚且模糊,就要急冲冲的高调宣布,这个所谓的六代机什么时候能出现,个人认为,15年都算是乐观的了。
而且法德两国也代表不了整个欧洲,去除这两个国家,北约基本上都已经放弃自身地航空工业,跟着美国混了,尤其是是英国。其实个人认为这是明智的做法,对于美国的同盟国来说,F-35完完全全够各方面的使用了。
法国可能是不舍得自身已经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至于德国可能是想着跟着法国积累经验,再次成为航空大国。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话,大树下好乘凉,完全没必要费劲,形势比人强,硬要搞就能搞好吗?这可真是未必。
没有英国人捣乱,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德国人有点隐形飞机的底子的只是一直被美国人压着,发动机的话有点悬,可能是最瓶颈的地方,航电和武器反而是最不担心的。只是最大的敌人可能是高昂的成本和价格以及稀少的采购量
谢邀回答。
F35
F35战机是由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制造的。刚出世时,F35战机饱受争议,不被看好,但事实证明,作为五代机,F35战机的性能极其优越,适应当下各国的作战体系。因此,F35战机后期的销量是相当的好。
波音737Max
而波音系列飞机是由美国的波音公司研发制造的。
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公司,自然影响很小。更何况F35是战机,而波音系列均是作为客机来使用,两者所承载的关键技术大不相同。还有一点,美国的这些公司均属于私人公司,公司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暴风
欧洲六代战机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报道,这款战斗机将在2026年首飞,2040年正式服役,距现在仍有不少的时间。
SR―72
相比之下,美国战机预定将于2018年左右进行原型机试飞,于2030年左右服役。现在虽未达到,但相信距离问世也不远了。
美国的军事实力是世界第一,这一点毋庸置疑。欧洲六代战机的简单亮相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在各个方面,美国都走在了前头。事实上,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天空仍将属于美国。
当年欧洲各国研制欧洲战斗机,法国为什么不参与?
法国退出欧洲战斗机计划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本质上来讲,法国航空工业实力雄厚,达索集团在军机制造领域也是享负盛名。虽然法国和欧洲国家也有不少成功合作的典范,比如英法协和式客机,当然该机最后遭遇了商业上的挫败权且不提;再比如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共同创立空客,总部也是位于法国。可在军机制造上,法国宁愿自主研制,比如幻影2000、阵风等战斗机。1983年英法意德西开始“未来欧洲战斗机”计划(FEFA),拟定飞机具有短场起降和超视距空战能力。由于自身底蕴深厚,法国打算占据项目主导权,即便和欧洲其他国家合作也是希望本国航空工业占据更多的份额,这就招致其他欧洲国家的不满;
另一个就是需要上的矛盾。法国想要欧洲战斗机包含舰载机版本,80年代福熙号(2000年11月卖给巴西海军)尚在服役,戴高乐号1989年开造。既然包含舰载机版本,在起飞重量、尺寸等方面就有所限制,而英国和西班牙海军都操作着海鹞垂直起降飞机,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要求欧洲战斗机是一款制空战斗机,而且如果开发舰载机版本的话势必会导致重量降低、成本超支和进度拖延等问题,这是欧洲国家不能接受的。于是乎,英意德西和法国一拍两散。1994年台风首飞,9年后正式服役;1986年阵风首飞,2000年服役。阵风M舰载机在超军旗退役后成为法国海军唯一的战斗机。
为什么美俄的战斗机中鲜有在欧洲很常见的无尾翼三角翼设计?
首先,欧洲的无尾三角翼已经逐渐被鸭式布局替代了。现役的新锐欧洲主力战机,台风、阵风,包括瑞典的萨博JAS39鹰狮,全都是鸭式布局。
(萨博JAS39)
其实美国对无尾三角翼的研究很早,也很早就应用于军事。无尾三角翼军用飞机早在上个世纪就大量服役了。以美国为例,B58,F102,F106,F2Y海镖这一票飞机全是无尾三角翼,这些飞机最早于1960年开始就服役于美国空军。
(B58)
至于俄国,除了少量的试验机型使用无尾三角翼外,大多都采用的是有尾三角翼布局。最为出名的便是米格21鱼窝了。
说到无尾三角翼为何兴起,不得不说一下战后对于战斗机要求的改变。由于二战的战争经验,空战理论被一步步刷新,战斗机的速度和高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得益于当时涡喷发动机的发展,飞机超音速也不是一件难事。而三角翼,则能很好的解决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的音障问题,将机翼隐藏在音锥之内,而且三角翼能显著的增大机翼面积,减小翼载,增加机翼翼根强度,而在二战末期困扰无尾三角翼的控制问题则由于战后的飞控技术的提升也相应解决,极为适合高空高速的飞机。所以不难理解在上世纪60年代左右,有一大票无尾三角翼飞机诞生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欧洲的协和式。
(协和式客机)
不过无尾三角翼在亚音速盘旋,特别是大迎角的飞行时若是没有强力的发动机支持,容易失速,过失速阶段容易失控。在讲究超机动性的现代,无尾三角翼低速下的毛病成了大短板,而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兼顾高速与低速的特性,也注定了飞机性能必须兼顾超音速和亚音速,无尾三角翼也被更均衡的鸭式布局和传统布局取代。
(台风)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
作者:赵俊峰
机翼主要作用就是为飞机提供升力,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飞机的机动性、速度和平衡等等,对战斗机来说非常重要。按照机翼的平面形状分为:平直翼、后掠翼、前掠翼、三角翼等等。细心的军迷会发现有欧洲战斗机广泛采用的是无尾翼三角翼设计,而另外的航空大国美、俄却很少采用这种设计。
所谓的无尾翼三角翼是指战斗机的机翼平面形状为三角形,并且尾部没有水平尾翼,但是依然保留着垂直尾翼。飞机的升力主要靠机翼提供,而尾翼的作用是让飞机在飞行中保持平衡,防止飞机俯仰、翻滚,以及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包括爬升、俯冲以及左右转弯等。但是安装尾翼的飞机也有弊端,如果位置不合适不但会增加阻力,在气动力上还会与机翼互相干扰。于是就有了增大的三角翼并在后缘增加了两块升降副翼,当副翼上下运动的时候起到了尾翼升降舵的的作用,飞机可以上升或者下降,当一块上偏一块下偏的时候飞机滚转。与垂尾配合可以改变航向或盘旋。
欧洲国家的战斗机幻影2000、JAS-39、台风、阵风等大部分是无尾翼三角翼结构,而其他国家很少采用。主要是因为无尾三角翼飞机仅凭借机翼的的升降副翼产生升力力矩效率低,起降距离过长。另外在低空飞行中改变姿态响应慢,特别是高度的变化要比常规布局飞机反应慢,在空战中机动性差是致命的。
无尾翼三角翼结构也不是一无是处,采用这一设计的战机高空高速性能优异,倾向于这方面的欧洲更青睐这一设计。美国也不是彻底摒弃,F-102和F-106系列截击机为了获得更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就是采用的无尾翼三角翼设计。
最简单最直白的答案就是:凡使用鸭翼+无尾三角翼的国家都是军用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国家,美国人是发动机又猛寿命又长,毛子是发动机比较猛,寿命不行……
其他国家基本都受困于发动机动力问题,只能用翼面设计也就是涡流增升原理来提高飞机性能,也就是大家说的鸭翼+无尾三角翼布局(比如:法国阵风,英德台风,瑞典萨博和中国歼10歼20等等)
如果说是三角翼飞机的话,挺多的啊。美国空军和海军序列中无尾三角翼就有不少。
美国的F-102三角旗
F-106三角标枪
海军的也有,F-6天光
至于大名鼎鼎的A-4天鹰这种三角翼为主的更多了,直到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飞行员还用次飞机直接扔无制导炸弹给英军舰队重创。
F-15的经过NASA修改的切尖三角翼其实也算三角翼行列
还记得这个么?跟F-15E竞争的F-16XL,不规则三角翼。
苏联老毛子没怎么搞无尾三角翼,不过他们对有尾三角翼钻研很深。
米格-21就是典型的有尾三角翼
民航机杀手苏-15采用的是双三角翼
如果你是说鸭翼三角翼的话,这个是有复杂原因和巧合的,先是鸭翼作为天生的静不稳定布局,与战斗机这种高性能平台结合,要到计算机辅助的线传操控技术应用才可以推行,而线传飞控首次在战斗机应用已经是1979年的F-16了。
在对机动方面要求比较小的领域,比如轰炸机,鸭翼三角翼早就试验过,三倍音速的XB-70和T-4轰炸机。
美国的XB-70女武神,号称造价比航母都还贵。
苏联的T-4轰炸机,号称造价比同重量黄金都还贵。然后双方一合计,要是真大量造这二货,估计内裤都要当出去了,然后都下马。
到了80年代后大家都开始觉得鸭翼战斗机是个NICE的想法时,苏联开搞米格1.42,然后苏联就死了。
米格1.42是国家项目,如果苏联没死会搞下去,可惜了。
至于美国,天地良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我可是超级鸭翼控,要知道洛克西德马丁刚开始投标F-22的ATF项目时,洛马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
至于为什么折腾成现在样子,还不是美国空军修改指标要求,对最低隐身指标提高100倍,鸭翼布局那个时候是无法达到,只能改了。
而海军最开始搞的四代轻型战斗机的JAST计划时,洛克希德马丁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
后来又是国会老爷下令,将其跟空军的JSF计划合并,空军傻X又逼逼要求提高隐身指标才折腾F-35现在样子的。
而瑞典人搞萨博鹰狮的战斗机的时候,技术不行,连摔两架原型机,最后就是找洛马出马,重新编写飞控和修改设计,才取得成功的。
说洛马不喜欢鸭翼,搞不定鸭翼,简直是
比窦娥还冤啊!
至于另一个家伙,波音,看看其90年代跟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搞的X-36是什么模样先。
然后再看看波音的第六代战斗机设计方案F/A-X。
鸭翼影响隐身?那是你水平差,自己检讨去,在高手眼里还是垂尾更加破坏隐身,只不过水平差的不敢去弄掉垂尾,只会在鸭翼上面瞎逼逼。
无尾三角翼布局有利于提高战斗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并且对10吨以下的中轻型战斗机而言,无尾三角翼可以减少结构重量,提高载油量。
所以实际上,美国也许没有无尾三角翼的战斗机,但是有相当型号的第二代无尾三角翼截击机。也就是百系列截击机(编号为F-XXX,XXX >= 100的)
比如F-102,F-106。
第二代战斗机时期,普遍战斗机的空重都在10吨以下,所有当时欧美设计的诸多截击战斗机都是无尾三角翼布局。
而苏联人则从来不使用无尾三角翼布局,这是因为无尾三角翼布局的起降性能相当差。一般而言,无尾三角翼布局的飞机起降的距离都是有尾布局的180%,是鸭翼布局的160%。苏联的武器装备设计都是基于核大战环境设计的,如果起降距离太长,战时的使用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法国特别喜欢无尾三角翼的飞机,幻影系列几乎都是无尾三角翼布局的。
比如幻影3,幻影2000。
为什么法国这么喜欢无尾三角翼呢?
这是因为法国和中国特别像,它的发动机技术相当差。这个时候还要想战斗机有较好的性能,就只能用无尾三角翼了。等到后来技术进步,就清一色用上鸭翼,比如阵风,台风。
发动机烂就得用鸭翼布局,话糙理不糙。虽然实际原因会复杂很多,但是总的来说,在没有优秀发动机的情况下,用鸭翼或者三角翼确实更好。
至于美国和苏联乃至今天的俄罗斯,他们从来没有面临过没有大推力发动机的问题。苏联解体以后虽然俄罗斯经济一度非常吃紧,但是他们的产品30发动机(17吨级)倒是走在了WS-15的前面。
实际上,对于第五代战斗机来说,如果单纯从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这两个最为重要的指标来看,常规布局的蝶形尾设计也比鸭翼布局或者无尾三角翼布局更好。
YF-23就是蝶形尾
为什么欧洲和中国的战斗机喜欢用鸭翼布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为什么美国的战斗机不使用鸭翼呢?美国空军曾经有一句名言:鸭翼最好装在敌人的战斗机上面。
鸭翼看起来在战斗机上小小的一只,可以灵活转动,但这个转动里面的学问就复杂了!战斗机要装鸭翼,就必须有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因为鸭翼要根据战斗机的实时状态去调整舵面角度,这需要在一瞬间完成,没有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根本玩不转。美国空军的F15和F16研发时间非常早,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只有机械操纵系统,机械操纵系统的运算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鸭翼的要求,如果让飞行员来手动操纵鸭翼,估计能把美国空军的飞行员逼的跳伞!因此F15和F16研发的时候,美国空军有一句名言:鸭翼最好装在敌人的战斗机上面!
欧洲的主流战机三雄:阵风、台风和鹰狮都采用鸭翼布局,我国的歼10和歼15、歼20也是鸭翼布局,这是因为这几款战斗机都研发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个时候数字电传已经比较成熟了,完全可以满足战机鸭翼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鸭翼布局战斗机。那么美国后期的F35和F22为什么不采用鸭翼布局呢?这还是得益于美国的发动机技术,不需要靠鸭翼来提高机动能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欧洲的航发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也挺明显。
鸭翼对四代机的隐身能力的确有影响,虽然不是太大,但说一点影响也没有那是大话。鸭翼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气流提升战斗机机动能力,气流通过鸭翼后,会在机翼上面形成一系列稳定涡流,这些涡流再通过主机翼上面时,会增加主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使主机翼获得一个更强的升力增量。在相同的升力条件下,鸭式布局的飞机所需迎角会小于正常布局飞机的迎角,但鸭翼所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可以通过发动机的动力来解决,虽然简单粗暴,但一不会破坏飞机隐身,二不需要额外的复杂电传系统,因此美国空军用这样一句话来回应鸭翼:只要发动机动力好,就算是一块砖头也能飞上天,那么多好的发动机,用鸭翼干嘛?
鸭翼也有自己的缺点,除了会破坏隐身性能,也会造成整体的飞行不稳定性。鸭式布局的战斗机,三翼之间(鸭翼、机翼和尾翼)气流干扰比较严重,因此对战机的气动布局有额外的设计要求,此外,鸭翼战斗机的着陆性能也比较差!总结下来就是,战斗机安装鸭翼没有多么不堪,是一种权衡之下的选择,优缺点都摆在那里,但如果拥有动力澎湃的发动机,真的不需要鸭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战斗机降欧洲基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