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舞藏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舞藏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正王朝》邬思道如何会知晓叛军主力藏匿在法轮寺呢?
建议看二月河的原著,里边原因讲的很清楚,叛军藏在塔尔寺。当时年羹尧围死了整个青海,粮食实行配给制,想全面切断罗布藏丹增的粮食来源,当时就只剩下塔尔寺因为是青海黄教总寺,而且雍正的替身和尚就是在塔尔寺受的戒,地位非常高,只有他当时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汪景琪点破了这个问题,年羹尧是担着风险的,因为一旦搞错了,剿灭塔尔寺可能激起整个青海的反叛,好在最后叛军确实藏在那,毕其功于一役。
邬思道给年羹尧指出叛军的藏身之处,他给过理由,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年羹尧忽视了“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条至理名言。
不过这个理由貌似很牵强。因为邬思道去西宁大营之前,他一直待在离青海有千里之遥的河南,前线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然而他刚到西宁,跟年羹尧随便聊了几句,在地图上随便看了几眼,居然就能非常肯定的指出叛军位置就在法轮寺。
这未免太扯了!
毕竟,硬要说“灯下黑”,那西宁周围可以躲藏的地方太多了,可以“灯下黑”的地方多了去了。凭什么就认定是法轮寺呢?
所以,要解释清楚邬思道为什么知道叛军躲藏的位置,就不能只看电视剧。真正的答案要从原著小说中寻找。
在原著小说中,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正当年羹尧在为苦于无法找到叛军藏身之处而焦头烂额时,一个叫汪景祺的人走进了他的大帅营帐。
PS:汪景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年羹尧的幕僚。不过这人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没有出现。在小说中,他原先是索额图的谋士,索额图倒台后又投奔胤禩。他之所以要帮助年羹尧找出叛军,是因为他窥探出年羹尧有当叛徒的潜质,想拉拢年羹尧叛乱。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小说中汪景祺也不确定叛军的位置,他其实也是猜的。
汪景祺对年羹尧说:我估计叛军就在离大营只有几十里外的“塔尔寺”。(原著小说中叫塔尔寺,电视剧里面改为法轮寺)
年羹尧反问:你凭何认定就在塔尔寺?
汪回答到:我有三个理由。
第一,如今青海四周已被围得水泄不通,罗布藏丹增虽然是游牧部落,但他们也照样离不开粮食。而现如今他们能坚持住,即证明他们现在有吃有喝。
第二,为什么他们能有吃有喝?因为塔尔寺里有吃有喝!
第三,为什么塔尔寺有吃有喝呢?因为塔尔寺是先帝敕封的黄教总寺,它不但有在青海筹粮和去内地买粮的权力,并且它还能得到朝廷调拨的粮食。换而言之就是说,罗布藏丹增现在吃的粮食,就是你年羹尧拨给塔尔寺的皇粮!
说到这里,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原著中汪景祺对叛军位置的猜测,主要有两点依据。
①:喇嘛和尚这些修佛之人也会叛乱,但年羹尧却疏忽大意了,导致他没想到和尚喇嘛也参加了叛乱。
②: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年羹尧只盯着远处,却忽略了叛军恰恰就躲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应该说,第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才是年羹尧忽视了“灯下黑”的大前提。
然而,如此关键的线索依据,当年央视在拍电视剧时,却把它删掉了。只强调年羹尧被“灯下黑”了,却不解释他为什么会被“灯下黑”,继而又导致当邬思道指出叛军躲藏在法轮寺时,观众们一头雾水,表示看不懂。
可能,电视剧版的编剧是想突出邬思道的神机妙算,但说实话,这个改动很突兀,说服力不如原著小说。
毕竟邬思道是从河南来的,作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随便看一眼地图就能判断出叛军的位置在哪里,这也未免太玄幻了吧?
这恐怕只有《三国演义》里面,半神半妖的诸葛亮才有这种本事吧?
总结。《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关于年羹尧平定罗布藏旦丹增叛乱的情节,是基于原著小说改编的。改编的较为差强人意,不是很精彩。剧情除了凸显邬思道的厉害之外,其他人都沦为了陪衬,尤其是年羹尧这位清朝名将被黑的最惨,除了杀人就是骂娘,完全看不出名将该有的风采。
另外,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原著小说,都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平罗卜藏丹津叛乱,远比电视剧和小说要简单的多。年羹尧从出兵到剿灭叛军,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而已,可谓是摧枯拉朽。
当然了,电视剧也不是全无亮点。邬思道提到的“灯下黑”,在当时确有其事。
比如原著小说中提到的的塔尔寺,在现实中真正存在。这座寺位于现在的湟中县城,离西宁市区的直线距离不到五十里。
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叛乱时,身为西北地区佛教中心和黄教圣地的塔尔寺就参与了叛乱,这让年羹尧也非常惊讶。
(现在的塔尔寺)
当然,叛乱最后被年羹尧剿灭了。
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真相可能会非常残酷甚至有点滑稽。这一出是雍正、邬思道和年羹尧玩的一出双簧戏。事实上,邬思道只是推测叛军主力可能躲在法轮寺,年羹尧年大将军却是能断定。年大将军此前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为二十三万大军的主帅,常年厮混于四川、陕西、甘肃的年羹尧自然比居于幕府的刑余之人邬思道更懂军事谋略,更懂西北地理,掌握更多叛军情报,那为什么还要等着邬思道来告诉他叛军主力在哪?主要有两点。
一是剧情需要,强行为邬思道加戏。在九王夺嫡的过程中邬思道半人半神,谋略惊人,如果雍正登基“半隐”后就没什么表现了,就会显得虎头蛇尾。索性借邬思道前往年羹尧大营替东翁、河南巡抚田文镜押送粮草,替年羹尧分析“灯下黑”,指出叛军主力就在清军大营不远的法轮寺。当然,这个原因不是最重要的。
二是,年羹尧早就知道叛军主力在哪,却迟迟按兵不动,他在等,也在积蓄力量。年羹尧知道,罗卜藏丹增集团存在一天,他年羹尧就能在大西北做一天“皇帝”,吃饭叫“用膳”,诸多女人“侍寝”,还可以“翻牌子”,比远在紫禁城为供应西北军费缩衣节食的雍正还爽。同时,雍正还可以借此与雍正做利益交换,就是要我为你打仗,你就要无条件支持我,钱粮军费自不必说,我想用的人你也必须提拔,借以培植年氏私人势力。
年羹尧的这点私心和心思,自然躲不过人精如八爷、张廷玉、雍正等,你真以为年羹尧大营里没有粘杆处的秘密特务啊?
年的一举一动都被雍正掌握殆尽。刚开始雍正还配合着戏精上身的年羹尧的演戏,但是,二三十万大军庞大的粮草军费开支雍正逐渐承受不起了!看年羹尧还没杀青的准备,只好让邬思道上来提醒:年大将军啊,差不多了,该玩真的了,叛军主力就在你眼前,再不动手,可能皇帝那边就要对你动手了。所以才有接下来的果断出击,歼灭叛军主力。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邬思道只是喊醒了年羹尧这个装睡的人。你认为我的分析有没道理呢?
欢迎点赞,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灯下黑。其实我感觉年羹尧未必不知,只是拖延而已,须知道他连这都琢磨不出,还不是傻子啊!他只是像养乌龟一样,反正包围了,也跑不了,养寇自重呗!邬先生只不过在他面前捅破窗户纸,他不得不进兵了。邬先生是雍正派来督促他的。
因为这个寺庙与众不同,非同小可。法轮寺(原著中是塔尔寺),都是清朝著名的黄教寺庙,其中黄教教主在塔尔寺。
首先邬思道在田文镜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结果到西北大营,啥都不问,一眼就看出叛军主力的位置,是一个BUG,纯粹就是为了神话邬思道。
【灯下黑】跟我们平时说的“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类似,越是细微容易忽视的地方,反而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这一点在原著中讲的很清楚,原著中指出【灯下黑】的是新到的一个幕僚:汪景祺。
汪景祺这个人可不简单,最初是索额图府中很牛的一个幕僚,在索额图倒台之后,被八阿哥收为己用,用来对付雍正皇帝。
汪景祺到八阿哥这里提出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军权”,因此才千里迢迢赶往青海,欲通过年羹尧找到突破雍正防线的弱点。
汪景祺到了青海之后,分析了局势,一眼就看出年羹尧所施行的“关门打狗”有漏洞,青海的大门是关上了,但是屋子太大,狗仍然能源源不断的有食物供给,就是因为塔尔寺的存在。
塔尔寺是黄教教主所在的寺庙,有权在全国各地买粮,而且朝廷还有调拨,因此罗布藏丹增才可以在此以逸待劳,拖死年羹尧大军。
年羹尧听罢,当即就想血洗了塔尔寺,却遭到了汪景祺的反对,原本派年羹尧大军来青海,就是因为罗布藏丹增串扰青海,但是一旦血洗了塔尔寺,黄教教主所在地,青海立时全省就反了,岂不是本末倒置,让你来平叛避免青海内乱,你直接把青海省弄反了,岂不是等着杀头。
因此在汪景祺的暗示下,年羹尧作出了一条妥善的方案:
1、切断内地往青海的运粮;
2、所有青海的僧庙喇嘛,所需粮食一体从年羹尧大军中调拨;
这样一来,就从关门打狗,变成了逼狼出动,以逸待劳的位置就反了过来,最终获得大胜。
苗族鼓藏节的由来?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动。
据传说,苗族先民崇拜大自然,认为自然中有神祇,而鼓藏节正是为了向神祇祈求丰收和平安而举办的。
在节日期间,苗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参加各种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表演和鼓乐演奏。
鼓藏节传承了苗族的文化和传统,是苗族人民展示自己文化与精神世界的重要场合。
鼓藏节是苗族的什么节日?
藏鼓节,苗族的一种宗族祭祀活动。亦称鼓社祭,祭鼓,吃藏鼓。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代吐蕃国的都城是?
墓葬均有封堆,分梯形和圆形两种;以夯土或堆以砾石后再复盖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为砌石,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封土堆前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木车、木牍、玻璃器皿和金银器具。丝织品上有佛像、飞马及各种不重复图案130余种;部分文物及图案具有较浓郁的中亚风格特点。
吐蕃首都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琼结县)迁到逻些(一作逻娑,今西藏拉萨市)。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威利:bon chen 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丑女大翻身 》是我最近看过的一部韩国爱情电影,非常好看感人,今天推荐给大家。影片是根据日本漫画改编,讲述了一名又丑又胖的普通女孩向往爱情的故事。这个女孩叫韩娜,体重将近200斤,她虽拥有动听的嗓音但因太胖太丑,终日只能躲在舞台后面替女歌星们代唱。后来她决定改变自己,坚定的走进美容院做了整容手术。整形成功后,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美女。她走在大街小巷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从此她对人生有了更多信心,终于从台后走到了台前,用她美丽的容貌和醉人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韩娜毫不隐瞒的向观众讲述了她从一个人见人嫌的丑女变成大美女的整个过程,她得到了所有人的的理解和支持,不但没有人怪她,反而被捧为最美最红的歌星。
豆瓣评分9.0以上电影
1《地球脉动2》9.9分
2《肖申克的救赎》9.6分
3《控方证人》9.6分
4《天才:总决赛》9.6分
5《玛莎和熊》9.6分
6《宇宙时空之旅》9.6分
7《我们的父辈》9.6分
8《霸王别姬》9.6分
9《宾波的魔桶》9.5分
10《里赫特:谜》9.5分
11《美丽人生》9.5分
12《百乐门门现场》9.5分
13《可爱的动物》9.5分
14《辛德勒的名单》9.5分
15《Eminem: E》9.4分
16《王者之路》9.4分
17《这个杀手不太冷》9.4分
18《阿甘正传》9.4分
19《被遗的时光》9.4分
20《野鸟世界》9.4分
21《谍影熊心》9.4分
22《牡丹亭》9.4分
23《天鹅湖》9.4分
24《机器人总动员》9.3分
25《长板女孩》9.3分
26《十二怒汉》9.3分
27《海豚湾》9.3分
28《灿烂人生》9.3分
29《美丽中国》9.3分
30《盗梦空间》9.3分
31《千与千寻》9.3分
32《泰坦尼克号》9.3分
33《忠犬八公的故事》9.3分
34《熔炉》9.3分
35《洞》9.2分
36《摩登时代》9.2分
37《东京物语》9.2分
38《城市之光》9.2分
39《海上钢琴师》9.2分
40《放牛班的春天》9.2分
41《疯狂动物城》9.2分
42《萨勒姆的女巫》9.2分
43《小鞋子》9.2分
44《大闹天宫》9.2分
45《生活多美好》9.2分
46《切腹》9.2分
47《教父1》9.2分
48《乱世佳人》9.2分
49《三傻大闹宝莱坞》9.2分
50《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9.2分
大家好,这里是毛线哥影视馆,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在这里推荐的是这几年韩剧中的清流《请回答》系列。
分别为:《请回答1997》(2012),《请回答1994》(2013),《请回答1988》(2015)
其中97讲述的是追星少女的故事,94讲述的是男主首尔家寄宿的孩子们的成长史(女主追球星),88则讲述了双门洞五口家庭之间的温情故事,和胡同里男生女生们的青春和成长。
这三部剧如果放开来讲,也真的是三天三夜讲不完。但是必须要说的是,《请回答》系列对于亲情、友情、爱情、成长和青春的主题的诠释,非常的温情和细腻
编剧仿佛是可以洞察人心的神人,总是用一些细节的刻画,击中你内心的柔软。虽然是韩剧,但是全世界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扰、迷茫等青春烦恼,或是悸动、敏感的青春心事,都是一样的。
所以编剧用它的剧本的强大,使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国情的不同。亲情、爱情、友情,人类对于这些感情的感知是相通的,所以不论是97、94还是88,都能使人感同身受,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以上推荐希望你能喜欢,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谢谢阅读!
刚刚乐享了电视连续剧《清平乐》,所以,非常喜欢小悟空发来的这个问题邀请,也愿意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清平乐》的最佳看点,尤其是剧中“八卦”与史实的戏剧性糅合,堪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平乐#
“宝髻松松挽就”——逆转结局
《清平乐》的大结局,夸张地铺写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台谏在朝堂上弹劾公主失德內侍惑主、力谏官家赵祯杀掉梁怀吉的场面。赵祯用仁德化育,司马光以死胁迫。就在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徽柔操纵一具悬丝傀儡,唱着“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上殿了。
徽柔所唱的词,名为《西江月》,也是一件历史“公案”,在司马光的文集里是找不到这首词的,但是赵令畤的《侯鲭录》却把这首艳词收在司马光名下。
刻板执拗的司马光在如此庄严的朝堂上,听到公主唱出自己当年写下的柔情婉转的丽词,又被公主抛过来一连串地质问:这首词你是为谁写的?那词中的女子呢?你也有过情爱吗?爱恨嗔痴都是有罪?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司马台谏的弹劾就这样被逆转了!
“逸马杀犬于道”——戏剧性的“张冠李戴”
这个典故确实存在,讲的是欧阳修与属下同僚之间,就所见类似剧中马逸毙犬事件的讨论,中心议题是如何言简意赅、明白晓畅地叙事说理。《清平乐》改编得很巧妙,更富戏剧性,不仅把原本为欧阳修属下同僚地表述,对应地安插给几个落第士子,而且还做了推波助澜的蓄势,把之前张妼晗让许兰苕唱的那首《望江南▪江南柳》,由刘几等士子再次唱起,却是一副油腔滑调地演绎,以此来嘲笑欧阳修的“盗甥案”,使得剧情亦庄亦谐,张弛有度。
公忠体国的包拯形象
《清平乐》中的包拯形象,你接受了吗?他没有了戏曲中的方正亮黑的色彩,没有了以往荧屏上的月亮造型,更没有了广泛流传的威风刚猛。《清平乐》中没有让包公演绎铡包勉、遇皇后、打龙袍、游五殿、断木盆的神剧,更没有铡驸马的场面。《清平乐》给了包拯回归正常臣子的形象,并且,细细品味,这个包拯更加可爱。他拉住官家的袍袖,激烈弹劾张尧佐,赵祯只是一边大呼“包倾公忠体国”,一边躲避包拯言辞飞溅;他弹劾“红杏尚书”宋祁,官家就把宋祁外放,直接把他按到三司使的位置上,包拯一句“老臣一切出于公心啊”,不只是赵祯笑了,乾隆娣也觉得好笑,轻松,可爱!
一出好戏,如果不用求全责备的心态来观赏,总有你乐见的看点。《清平乐》有更多值得欣赏之处。乾隆娣愿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同观赏,一同评点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舞藏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舞藏王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