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为为什么不上股市融资?
公司上市也不完全都是好事的,比如持续不断且巨大的成本,需要公开公司的财务、商业信息,需要高层管理者投入大量精力、IPO时需要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经营者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华为到现在没有上市,是因为任正非专注于团队研发技术,每年华为都要从股份中抽出百分之3的资金来进行研发,如果华为上市了怕影响员工没有上进心,导致在股票市场上,从而到现在没有上市。
华为首次境内发债,亮出7000亿家底,不差钱为何要融资?
1.打个比喻,一个亿万富翁特别有钱,但是资产都是股票或者不动产,现在儿子突然被绑架了、被勒索赎金5000万,这个富翁一时筹不到这么多钱,也只能先跟银行或者朋友借点。 2.发债≠缺钱,比如格力、美的、茅台这些现金流极好的大白马都发过债,很多时候是出于优化资金配置(比如低息贷款、然后去买高息银行理财)或者维护与银行关系的需要,或者可能出于经营的需要。
年前刚分红400亿,年后却又融资40亿,华为怎么了?
华为被西方构陷的最大一条诬赖是:华为是一个有政府背景的间谍公司!
这明显就是玩不起耍无赖!
华为的成立和成长都是在国内,当然有国家印记。照美国佬的逻辑,那微软算不算间谍公司?谷歌算不算?亚马逊算不算?
(话题扯远了!)[捂脸]
分红400亿然后又融资40亿怎么看不合理,真的缺钱,那少分40亿不就得啦?
一个程序员年底拿60万的年终奖和55万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
华为真的缺钱吗?
答案是否定的!华为虽然被美国制裁,举步维艰,但是他不缺钱!
华为为什么要融资的答案在高瓴资本入股格力可以看到端倪,在XX宝招股说明书里股东构成可以看到真相!
那是资本
那是圈子
那是能影响世界发展的力量!日本人在氢能汽车上一骑绝尘,欧美和我们都要受制于它!那大家就另辟蹊径去开发电动车!现在电动汽车我们处于绝对优势!
(好像又扯远了)
说白了华为融资其实是一种妥协,是资本的胜利!也就是说华为要分一些利润和技术出来交买路费,让这些资本家去做说客,有了好处自然会鞍前马后的游说西方国家!
说白了就是交的买路费
只有任正非老爷子才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他甚至说:因为华为在5G和6G的个别领域超过且领先美国很多,为了全人类的发展,华为可以有选择的指导一下美国的科技公司,共享一些成果!当然前提是美国要放下敌意,接受我们的标准![呲牙]
如果现实中有执剑人,我想老爷子是首选,并且是我心里唯一的人选![祈祷]
华为不上市,它是怎么融资的?
上市和不上市,都是一些大型公司的选择。
国外也有一堆的巨型公司不上市的,没有人规定公司一定要上市。
举个例子:宜家,乐高,亨氏集团,都是行业巨头,也没上市。
国内没上市的公司也相当多的,手机界的四大家族:华为,小米,OPPO和VIVO,其中三家都没上市,不光是华为,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也没上市,老干妈也没上市。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最直接,最迫切的就是:融资,如果放在A股你可以说成是“圈钱”,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一定要拆了过去的公司架构,任正非过去一直领导者华为,问题是他的股权只有1.6%,一旦上市,谁说了算?大股东说了算,老任只能拱手交权。
上市是有风险的,华为这么多年来发展迅速,治理的也不错,真的把老任给换了,请问哪一个敢拍着胸说,在他的领导下,会比老任更强?
上市了就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玩法,就必须完全拆除过去的华为的治理结构,是福是祸,难说,除非华为特别缺钱,否则上市完全是赌博,万一要是不好呢?
中国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就不做实业了,玩起了虚拟游戏,有些事情你们可能都不知道,中国上市公司有三千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把1.3万亿的钱投入到理财,还投了1.2万亿的房地产,这种情况在股市简直是司空见惯。
华为并不缺钱,他缺钱的话,可以直接发行债券
由于华为年年增长迅速,信用度极好,因此他融资的成本极低,这16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4.55%,还能发行的出去,信用度高,融资成本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旦上市,华为要拆了过去的公司结构,甚至可能涉及到换老板。
拆了过去的公司结构,换了老板,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你需要去赌。
而上市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融资。
而华为又不缺钱,他可以轻松贷款,轻松发行债券,而且利率低。
它明明手里一把的好牌,它为什么要赌呢?
在我的印象中,华为融资大致有下面几种途径,如果你们还能列出其他的,也请示教。
1.经营积累。这部分其实严格上不算融资,也不用多说。2019年华为销售收入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一般每年度研发费用占整体营收10%以上。华为成立30多年,基本都是一直向上快速增长的。所以,自身的经营积累是他资金重要来源。
2.银行信贷。对于此前的华为来说,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技术市场都领先的中国企业,它是一个优质资产,信用度极高。只要华为想贷款,银行基本是争先恐后的给他贷款。有的银行甚至说,你贷我款,我头一年可以不收你利息。即便是这样,华为在贷款方面也是有选择的,相当慎重的。
3.孵化资金。华为通过自身的滚动发展获得发展资金,就像当年的华为3com,通过和3com公司合资做成了数通领域的一块优质资产,然后又把它卖出获得发展资金。华为一直利用自身的企业管理运营能力,把某一块子业务做出来,然后做价值兑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发展资金,特别是在重点技术方向所需的投入资金。华为也一再用事实证明,只要想做好某一块业务,就重兵投入,终归会砸出来一个响当当的东西来。这就是华为自己孵化,自己获利,滚动发展。
4.市场合作。华为在一开始在做市场拓展的时候,资金肯定比较紧张,华为选择了一个比较巧妙的方式,当然这在现在看来有些灰色,但当时这种做法应该是比较常见的,就是和地方通信管理局成立合资公司,这样它的市场运营成本就大大下降了。这个有点像中国联通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采取的“中中外‘’的筹资方式。当然这种模式后来被叫停,但是华为的原始积累已经受益了。这也是任正非和华为手腕灵活的体现。
5.海外合作。当然华为还有其他很多途径获得资金,包括跟国际性的一些银行、基金组织合作,像黑石基金,主要面向海外市。当然和国际金融的合作,华为应该也是比较慎重的,因为毕竟在大家印象中,这些金融企业的名声并不好。
6.内部筹资。华为员工持股,然后内部筹集资金,这个会有,但是应该量不大,毕竟通信行业也是一个吃钱的行业,从员工那边筹集的那点资金还是有限的。
想到的就这些。
你好!其实华为早就在内部上市了,就是将股份卖给员工。外界谣传多年的“任正非光辉伟大,将股份无偿送给员工”,真的是海军造谣宣传的口号而已。其实员工持股都是买的,没钱买的,公司担保个人贷款买。
- 也就是说,这不是“老板无偿送给员工”的,就是一小撮员工无偿得到股票,也是高层的业绩激励。所以,华为没有上市,却把股票卖出去了,得到了现金流,还没有把公司控制权让出去(持股员工没有投票权,只有分红)。
这是不是有多划算?
其实这是一种过时的集资方式,在上世纪集体经济困难的时期,海量的公有制工厂采用这种集资模式,失败了就相当于破产,或者以诈骗收尾,成功了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 大家经常听到的,某某人低价收购公有制工厂,挣了多少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真黑心。其实那个年代,你不让私人收购,你就不是流失,而是消失了,公有制企业,在非垄断领域,或者不用特权压制,干不过私企的。
私企那可都是个人的钱,效率多高啊,加班多残酷啊,你在中兴干好干坏都一样,在华为干好干坏可不一样。
总之,这种模式早就被严控了,全国估计也就华为这么一家,属于特批,相当于“私开交易所,控制不好容易发展成“集资诈骗”。
华为没有上市,目前的华为从制度上面也不被允许上市,任正非持有华为的1.14%的股权,其他的股权被9.6万名员工持有,而这样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不能上市,其实真正还是华为不想上市,如果想要上市,可以直接从员工手里面回购公司的股份,把股份全部收起来,那么华为不上市,资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华为内部融资
华为实行了全员持股,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但是这种股份其实是虚拟股,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面的股份,而虚拟股是可以被增发的,员工想要认购这样的股份,就必须花钱来买,那么这样的资金就会成为华为的一部分资金,那么华为就有了资金,因为这个内部融资,所以华为可以在几年之内迅速得到资金,用于华为的发展。
另外就是华为现金流正常,不缺钱,也不需要过多融资,华为是一家优质的企业,既然是优质的企业,对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都有着较强的议价权利,华为的应收账款就会少很多,资金回流快。
华为不上市也有自己的好处,比如华为不上市,任何关于华为的消息数据可以不被披露,外界也不会知道华为的具体情况和战略方针,可以迷惑对手,让华为变得更加安全,增加竞争力。
打字不易,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我,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家有毈,心不慌!
华为是一家非常注重现金流的企业,任正非的危机意思,在企业家里面做的出类拔萃,时刻将华为想象在冬天里,而华为靠什么过冬呢?那就是棉袄(现金流)。
1: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不仅代表着企业一定时期内的 行啊净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还反映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更是一个企业是否稳健发展的标志。而任正非早在华为的“春夏之际”就开始为华为准备“过冬”的棉袄了。
2:你说华为缺钱吗?肯定缺,拿为什么不上市呢?因为华为有其他解决资金的办法,除了充沛的现金流,企业融资有很多方式,包括股权抵押、股权质押,先说说华为是怎么融资的,给大家讲一个华为融资的案例:
股权变现:
1987年华为以两万元注册资金创立不久,华为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华为的全员持股其实质就是内部股,是由华为根据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潜力等分配给员工数不等的股票,由员工出钱购买,也可以贷款购买,未解决资金问题,华为又与各地有点管理部门先后联合建立了27家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大量吸纳邮电系统员工人股,缓解了当时资金匮乏的问题。
这种内部股开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先河,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华为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成为企业最关键、最可靠的资金链。同时,由于邮电部门的很多职工也购买了华为的内部股,无形中就帮华为的产品打开了一条巨大的销售渠道。可谓是一举“四得”!
银行贷款:
1999年,我国银行开始逐步实现商业化运作,由于华为资信好,业务发展迅猛,开始有好多银行大规模向华为房贷,例如深圳招商银行推出买方信贷业务,让电信部门从招商银行贷款购买华为的设备,华为再从银行提取贷款,此外,由于华为与各地邮电局成立了合资公司,各电信局有纷纷为华为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帮助华为度过资金难关。
资产变现:
2000年的时候,是全球电信市场不景气的一年,华为的业务也受到冲击,没办法,因为银行的利息压力大,任正非选择将“鸡蛋”换“粮票”,就是把自己的一家子公司(现在的圣安电器)卖给了美国的艾默生电器,换来了7.5亿美元,这样,华为的账上就有几十亿的资金,有了棉袄,华为顺利的熬过了“冬天”。
综上所述: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上市,国内的老干妈、娃哈哈、农夫山泉都没有选择上市,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现金流充沛,其次是因为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不需要上市,而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现金流充沛,融资渠道多
2:华为是全员持股的企业,一旦上市,会引发股权危机,难免有一些大的投行机构,吞并华为股份。
3:上市之后,大量员工的身价就会暴涨,获得巨额财富,从而丧失了对工作的动力与激情,最后会让华为失去创新力,从而陷入更大的危机。
所以,各项利弊权衡,华为不会考虑上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为再融资40亿元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