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位居河南,北有黄河,南有长江,为什么年年干旱呢?
这得问所谓的砖碴们,他们今年能够预测河南的旱情吗?这会是乌龟儿也不露头了,多种因素影响的,不要说砖碴就是姜子牙也搞不明白,河南的粮食不增产,全国各地都受影响,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我小的时候南部驻马店信阳南阳可是下雨的灾区。遍地是河。这里的土地承载不了太多的雨水,都顺汝河下安徽了。这个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八十年代全河南省的黄开建,全河南都建的有桥,有沟。发再大的水也顺着沟流向全河南,地下车库除外。我们这仅有的水牛也没有人喂了,水稻也没有了都旱地。没有了湖泊下雨也是不多了!以前下雨令人生厌,现在有点想念!这个雨是收了粮食没有植物支持会干旱,但是等作物出来又趋正常!总体来说豫南是河南雨水偏多的。
这个要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虽然有黄河,但是河南大部分不是黄河流域,占比很少,主要是洛阳,三门峡,郑州一小部分,豫西南的南阳大部分属于汉江流域,最后汇入长江,占比也很少。黄河长江流域都是豫西,豫南,山地,丘陵,不适合农业大规模生产。其实河南大部分是淮河流域,也就是华北平原河南部分,而且是成扇形从安徽汇入淮河,河南境内流量不大,加上农业生产利用大,人口稠密,浪费严重。在从气候上分析,河南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雨季为7月底到10月份,且近年来气候异常情况多发,雨水不确定,所以干旱少雨
其实河南的干旱和长江黄河的关系应该不是很大的。我家就是河南信阳的。在2000年之前我们老家并不旱。而且每年还会有洪水。淮河就从我们县川流而过。洪河也在我们县里和淮河交汇。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干旱是2001年的夏季,整个夏季三个月没有有效的降雨。也是第一次我们的井里压不出水来。当时还好我们村有一邻居打了一口大的机井。我们用来抗旱,而吃水也是要所料布放在车上去抗旱的地里拉水的。这是第一年感觉到真是天气变了。之后一直也没有发过洪水,而是基本上每年都会旱。而且在02年到10年之前我们吃水一车要5毛一车。我记得应该是02年开始的我们村的另外一个邻居看到人家的井赚钱了,他也自己打一口井,开始吃水收钱。现在基本上我们的小井都压不出水了。所以河南的干旱应该不是地域上的问题,而是气候的问题。而现在不但是干旱问题。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面临着地下水枯竭的问题。因为连年的干旱,河南,华北等地区不得不用地下水抗旱。这也是我们国家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的确,河南境内的河流属于四大水系,分别是长江、黄河、海河、淮河,但大部分属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而流入长江水系的河流比较少,这从侧面就能看出整个河南水资源并不充足。
其实从地理气象学上来讲,河南的干旱是气候决定的,与长江、黄河没有直接关系,河南虽然距离长江干流流域不是很远,但我国的气候分布临界点,刚好位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大别山边缘,大别山以南和以北降雨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河南的气候与南部湖北差别很大,降雨量远没有那么丰富。
虽说黄河也从河南穿过,但更多是位于河南北部,对整个河南帮助有限,且黄河本身支流就少,连年干旱的情况下能保证干流不断就不错了,对河南的水资源贡献极其有限。并且黄河一进入河南境内就修建了小浪底水库,下游能否有水,要看小浪底开不开闸,不开闸的情况下,河道基本干涸。
其实河南也不是年年干旱,历史上河南也有洪灾的时候,只不过近些年整个华北的降雨量都不高,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水资源都出现短缺,加上此次干旱连续性,地下水水位也一再下降,所以给人极度干旱的印象,不过今年的降雨量应该会比往年有所加强,能够缓解一定干旱。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河南为什么干旱?
河南省在我国的中东部,离沿海较远,是属于我国典型的内陆城市。离水远湿度自然就小了,再加上陆地有吸热快放热也快的特点温度自然就高了,另外与生态环境不平衡也有关系,再加上世界性气温升高等因素造成的。
因为河南区域属于中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处于季风边缘区,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往往会影响到雨带的分布.一旦携带大量水汽向北输送的南海夏季风“姗姗来迟”,水汽向北输送不畅,到达北方时间晚.就会造成干旱.近几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更是增加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流域气温升高,河水蒸发量增多,再加上黄河流经的西北地区本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短缺。
第二,沿黄9个省区经济发展迅速,生活以及工农业用水持续飙升,尤其是农业用水,消耗量巨大。在2016年,黄河流域的有效灌溉面积就达到了570万公顷,大面积的引水灌溉给黄河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在黄河缺水的情况下,周边省份往往通过开采地下水来满足灌溉需求,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第三,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管理没有统一协调。调查显示,黄河流域大多数地区都采取串灌、漫灌的方式,平均每公顷用水量高达60立方米,大大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各地抢水、引水频繁,无序用水导致水源分配不均,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水荒矛盾。
河南于周期性干旱期。河南是属于平原地带,不像南方农村庄稼地附近修的有沟沟渠渠,方便农民蓄水浇灌排涝,南上北下,北方的地势本来就要比南方高,河南的园林面积也没有南方的多,如果没有修建蓄水渠,易涝易旱的现象自然要比南方多。
河南处于我国季风边缘区,季风进退和强弱的不规律变化就容易导致降水的持续偏少。今年,我国东部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受高空控制,不利于降水产生。加之东亚季风阶段性偏弱影响,来自西北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偏弱,不利于降水产生,导致了干旱出现。
河南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旱灾?
河南是中国历史上旱灾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以下是一些历史上河南发生旱灾的记载:
1. 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严重的旱灾和饥荒,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据记载,1942年河南遭受了罕见的旱灾,加上战争的影响和粮食短缺,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2. 1920年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3. 1929年陕西大旱:80%的县受灾,估计死亡加逃亡人数达300万。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旱灾次数可能因统计范围、历史记载的完整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此外,河南在历史上还遭受过其他自然灾害,如洪涝、蝗灾、地震等。这些灾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1921年河南是不是大旱?
河南在历史上,是旱灾频发地区。从民国八年,也就是1920年的大旱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河南曾发生了4次大旱。一次是1920年的大旱,第二次是1928年到1929年的大旱,第三次1936年到1937年的大旱,第四次是1942年到1943年的大旱。


1942年河南大旱多长时间未降雨?
从1941年夏天开始,河南大地就不下雨了,到1942年的5月份一场雨都没下,导致了河南大旱。这种持续的干旱情况对河南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1942年的河南不仅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而且春天几乎是滴雨未下,使得半蔫的小麦只有一二成收,连军粮也不够交。直到晚秋才终于下雨,但由于错过了农时,播种太晚,禾苗只疯长不结籽,进一步加剧了灾荒的情况。
这样的天灾加上人祸,使得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成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遭40年难遇干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