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团利润大跌89%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美团利润大跌89%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家出台骑手强制买社保,美团还有盈利可能吗?
美团等这类垄断行业来钱太容易,给骑手上保险太应该了,美团对商家的提成基本在22%左右,商家拼死拼活估计能拿10%就不错了,所以很多商家都不愿意做这些外卖平台呢,我原来也做过餐饮店,美团基本不做,太黑。16年刚开始时是17%,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调成22%了,有问题基本都是商家去承担解决,就像现在的滴滴一样。这样的垄断行业国家真应该收拾收拾了
不要被骑手身上披的那件衣服上文字迷惑了,99%的骑手根本不是美团的员工,压根没有与美团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以不存在美团为骑手缴纳社保的法律基础。
绝大多数骑手都是当地美团加盟商私下的合作关系,而非加盟商员工,骑手们根本没有劳动关系,权益根本无从保障!都是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钻法律的漏洞造成如今的局面。
要从根源解决必须完善立法,关键在于执行,靠人道主义和同情心解决不了骑手的权益![捂脸]
美团只会将这个问题转嫁给加盟商,再通过提高商家抽点,提高用户配送费就能实现UE。外界吃瓜[胡瓜][胡瓜][胡瓜]群众还夸美团好!美团棒!美团社保全保上![666][666][666]
噗![吐][吐][吐]我都笑喷了!快给我纸巾,让我拭去眼角的泪水![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吐舌]
提出这样的问题,脑洞大开啊。如果给外卖骑手交五险,美团需要考虑的不是挣不挣钱的问题,而是企业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大家经常见到的外卖配送点,都是加盟合作的模式,可能那件工作服,美团都没花钱。每年的利润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没有多少成本。外卖骑手的工资都是这些加盟网点支付的。这些加盟网点的老板自己都没交保险,不可能给员工交保险。
那么由美团来负担外卖骑手的保险可行吗?别说美团,就是阿里巴巴为扛不起这个担子。400万骑手,一人一年就按4000元的保险计算,需要支付160亿的费用,别说利润了,估计美团直接关门了。
美团商家利润只有28%正常吗?
美团商家利润能达到28%这已经是非常漂亮的数据了。
首先,顾客付的钱,美团要抽取20%的费用,然后你还有各种店铺活动,例如运费,下单即送等等,当然还有最坑的美团会员红包。这些费用扣完以后,还用你的食材费用以及人工,燃料费等等,平均利润能到20%已经比较优秀了,如果能做到28%,要么就是暴利型产品,要么老板绝对是外卖运营高手。
美团再亏百亿,滴滴6年无盈利,为何连年亏损成互联网特有模式?
为什么不倒闭,因为我拿外卖的钱和商户的钱在周转啊,我的客户越来越多,就是表面上亏,我有商户压的钱顶住,每天流动的钱顶住,看是越做越大,让你你们觉得我值钱,股票就高了,然后我卖估价格上市,意思是我想卷钱了,就是这意思,说白了都是这些套路
谢邀
前期亏损,确实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因为想要在互联网的红海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烧钱。
从以前的滴滴到现在的美团,甚至是最近一直让星巴克为之苦恼的瑞幸咖啡,他们都依靠海量的补贴来实施价格战,最终建造出庞大的用户池。
在互联网时代里,只有用户和流量才是根本,前期疯狂烧钱,抢占用户,比的就是谁先扛不住。
以出行平台为例,滴滴成功战胜了快的、Uber,虽然消耗了庞大的资金,但也在行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神州,曹操依旧存在,但显然想要超越滴滴的可能性已经不高了。
美团也一样,如果你是外卖的老用户,你就会发现平台的优惠力度远远不如外卖刚兴起时,配送费更是成了日常订餐中不可忽视的成本。
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虽然行业内仍旧有竞争者存在,但他们自身已经在行业内成为了巨头,还想更进一步,已经不是仅依靠烧钱就能解决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减少补贴,转移成本,也正是他们开始从拓展市场到运营盈利的转变。
在我看来,每一个互联网带来的新兴行业,前期烧钱亏本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在行业风头下最终依靠的还是资本的博弈。
谢谢您的问题。美团、滴滴亏损,确实是互联网企业的通病。
美团和滴滴亏损在于过度烧钱。虽然美团是外卖公司,滴滴是网约车平台,业务不搭,但都是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创业的共同点,就是初期推广大量烧钱,拓展边界,跨界投资新业务,摊子越铺越大,美团王兴收购摩拜单车等新业务,目前是鸡肋和拖累。程维的滴滴也涉足了大量非主营业务,并没有成为效益的支撑点。烧钱换来了规模和重资产,一旦资金链有变,就会难以承重,导致亏损。
美团和滴滴亏损与补贴有关。滴滴利润提成约30%,美团利润提成是22%,比例比较高,给商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留住商户和司机,王兴和程维也采用补贴的方式。但是,商家、司机、外卖员、用户早就习惯了前期的高补贴,取消一旦补贴,大家很有可能就会散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滴滴和美团又会重新砸钱,搞优惠、发补贴,维持市场份额,继续笼络人气。在短期内这种补贴模式无法改变,成本自然降不下来,短期内亏钱也是大概率事件。
互联网企业的恶性循环逻辑。第一步,美团和滴滴为了获得用户,获得流量,占领市场,采取免费换流量的途径,投入巨额补贴和广告费,这些前期投资短期无法收回。 第二步,平台和业务比较成熟,美团和滴滴想减少投入,发现不烧钱、不补贴不可能的,让各方放弃补贴消费习惯意味着推翻前期努力,美团和滴滴没有取消补贴的勇气,还必须继续投,那收回投资更是遥不可及。第三步,为了扭亏,互联网企业就想跨界,蹭热门业务、新业务,希望产生新效益补贴主业,但是进入新领域也涉及巨大投资和漫长投资回收期,甚至做不下去。主业务不行、新业务不行,资本就会撤离。第四步,互联网企业资金链断裂,就会倒闭、压缩业务范围、寻找新的投资、寻求新的靠山,黯然退出或者原地死扛,连年亏损。据统计,王兴的美团亏损24亿,程维的滴滴亏损109亿。互联网已经不再免费,王兴和程维应该适应形势,更需考虑的是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给什么、以什么方式给、怎么量力而行地给。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头部玩家多,市场竞争、大规模补贴战多种原因导致。
美团在出行领域是最新的一次边界扩张。不过就目前来看这部分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可以说遭遇阶段性挫折。
美团的出行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12月。当时王兴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出行成为四大业务之一,拥有员工超有两百人。随后他们入驻南京和上海,开启了和滴滴的补贴大战。滴滴也随即推出外卖服务予以反击。双方互相进攻对手的核心领域成为2018年初互联网界的大戏。
但世事难料,阿里在4月收购饿了么,令外卖行业再添变数,也让美团压力加剧;滴滴则连续遭遇严重公关危机。美团9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正在评估网约车服务可能为平台带来的协同价值。但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预期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服务”。从18Q4财报来看,网约车业务没有丝毫扩张,依旧停留在南京和上海
相较于网约车的发展停滞,摩拜所带来的亏损或许更让人烦恼。这想必并不在王兴收购摩拜的时候考虑到的情况。或许那个时候,认定了ofo会出局,那么收购摩拜意味着拿下共享单车的超级入口,这样有助于接下来助推汽车出行市场。ofo,的确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没有想到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哈啰单车。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因为前期烧钱,占领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占领了,那么后期有什么营销手段吗?没有。我先说滴滴,滴滴这个软件其实好用,可是他后期没有形成这种模式,其他不要说,像阿里巴巴,我不说要像他一样,起码像他这种,后期做的很好,包括服务,软件改进等等都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越来越方便消费者,甚至于说离不开,而滴滴和美团不是,不管什么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会淘汰的。
美团外卖商家和平台如何分成?
美团的抽点分为两种
百分比抽点和保底抽成
1、百分比抽点
美团的百分比抽点是在20%~23%之间,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分为折前抽点和折后抽点两种。
折前抽点:(菜品原价+包装费)抽点百分比=平台抽点。
折扣抽点:(菜品原价+包装费-活动补贴)抽点百分比=平台抽点。
一般情况下折前抽点主要是代理商城市,其中以三线城市,县城居多。折后抽点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
因为代理商也要赚钱,所以抽点自然比美团外卖的高一点。
2、保底抽成
保底抽成一般情况下是3.5~5.5不等,不同的区域都不一样。
意思就是说:如果扣点达不到最低抽点百分比,平台则会按照保底收入进行扣点。
美团外卖平台抽成
每个城市的都不同
1、美团抽成地区城市,都有不同的抽成比例,
2、比如你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县城,都不一样,还有你的店是小连锁店,还有品牌店都不一样,
3、品牌连锁15个点,独立的20个,高校的21个,其他的23/26
4、这个就看给你上平台的经理了,他们有权力的,不过大部分是23,
5、所以就看你怎么给业务谈了,的会谈,还有看你做什么品类的,如果客单价小都无所谓了,因为有一个保底抽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团利润大跌89%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团利润大跌89%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