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泰国总理为什么不得善终?
因为其实长期以来,泰国的大部分总理,都是退休或离职后的军人,真正的文人总理不多,泰国其实是一个陆军唯大的国家,所以,当军队不满意总理,或不满意自己所支持的总理的时候,就会逼宫,逼宫不成,就会政变。现在的总理也想撤换三军的司令呀,但是,就要评估说是否划得来,搞不好,又是一次政变。
泰国国内主导政局的势力大概可以分为三股:泰国王室、泰国军方及民选政府,但作为控制泰国的主力或者说主体,同样也作为保守势力的泰国王室及泰国军方控制着泰国绝大多数的权利及资源。虽然民选政府代表人民的力量,但是在绝对权利面前,民选政府并没有任何的依仗来与保守势力作斗争。再加之保守派内部的各种纷争,让泰国总理像昙花一现一样,分分钟被替代。
一、泰国王室与泰国军方。虽然两方作为盟友控制着泰国的绝大多数的权利及资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内部就没有矛盾。毕竟泰国的资源就那么些,如果王室获得的资源过多的话,那么作为盟友的泰国军方资源就会减少。正是因为需要利益平衡,才让泰国军方直接插手很多“违法”的交易而不受制裁。王室控制着泰国明面上的“生意”,而军方控制着暴利的“灰色交易”。当然如果泰国王室与泰国军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部的危机也时有发生,这也是泰国总理经常换的一个原因。况且任何利益圈都有其边界,当两方的利益无法被满足,或者谁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那么民选政府就会成为“替罪羊”。
二、泰国军方与民选政府。从泰国宪法等法律上来说,民选政府有领导军队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泰国军方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很难被民选政府控制。不仅民选政府无法控制军队,有时候还会被军队反噬。例如泰国的原总理他信,正是希望通过泰国南部的危机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甚至已经培训处一大批年轻的中下层军官,最终由于触犯了军方的利益蛋糕而被“驱逐出”泰国,至今流亡海外。而其妹英拉也因为再次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而再次被军方推翻,与其哥一样流亡海外。
三、民选政府与泰国王室。民选政府的权利来源于王室的“授权”,但是王室作为泰国的象征,泰王作为泰国的精神领袖。一旦民选政府强势或者说民心向民选政府靠拢,那么作为象征的泰国王室就比较尴尬了。另外,泰国王室控制着大约300亿美元的各类资产,一旦泰国王室没有了权力,或者说没有了自保的能力,估计泰国的各方势力不会放弃这块“肥肉”。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天然敌对关系”,让泰国王室与民选政府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因此,正是因为各种限制,让泰国的总理很难长久执政。再加之三方的复杂利益关系,让泰国的政治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但是从总体来说,泰国的民选政府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虽然民选政府代表民意。
泰国总理不得善终与泰国的政治环境有关,泰国国王与军方联手,民选的泰国总理大多被军事政变的形势赶下台。以他信、英拉兄妹二人为例,在泰国的支持率极高,却分别于2006年与2013年被泰国王室与军方联手发动军事政变赶下台。泰国国王需要军方的实力巩固统治,而泰国军方又需要借助国王的授权实现干政的合法性,而泰国民选总理需要对普通民众负责。泰国王室、军方与民选总理之间一旦发生矛盾,掌握法统的泰国国王与掌握枪杆子的军方会轻而易举的将泰国总理赶下台。
他信与英拉
他信在2001年当选为泰国总理,2005年成功连任,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通过选举连任的总理。不过,他信本人虽然是富豪,政治上却更倾向于泰国底层民众,特别是泰国的农民。他信在总理任期内的各项政策,严重损害了泰国军方与国王的利益,也得罪了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泰国民主党。
2005年,他信以超过60%的得票率实现连任以后,泰国民主党等在野党发动了“黄衫军”运动,抗议他信当选。结果,泰国国王拉玛九世与泰国军方联手,以平息国内政治乱局为借口,发动了军事政变,将他信赶下台。此后,他信流亡海外,直到今天也没能回到泰国。
2011年,他信最小的妹妹英拉带领为泰党赢得了泰国大选,成为了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理。英拉成为泰国总理以后,继承他信的各项政策,继续为泰国底层民众服务。
2013年,英拉政府提出了一份可能会特赦他信的特赦法案。结果,从2013年8月起,泰国的反对派又开始组建“黄衫军”运动,抗议英拉政府提出的特赦法案。与“黄衫军”相对应,他信的支持者们也组织了“红杉军”。
泰国局势再次陷入混乱,英拉不得不撤回该特赦法案。“黄衫军”并没有因此停止抗议活动,进而要求英拉下台。2014年,泰国王室与军方再次以平息国内政治乱局为借口,发动了军事政变,将英拉赶下台。
英拉被赶下台以后,泰国陆军司令巴育成为了泰国军政府总理。在2019年3月的泰国大选中,巴育成功“洗白”为泰国民选总理,实现了华丽转身。不过,巴育的处境并不好。在这一次组阁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安抚好人民国家力量党内各派系的利益,内部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为此,巴育不得不向全体泰国人发出了一封道歉信!
泰国现任总理巴育
结论:泰国总理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就是泰国王室与泰国军方联手,一直牢牢掌握着法统与枪杆子,一旦触犯到了国王与军方的利益,泰国总理就会被赶下台!
说这样的话,还为时过早,泰国总理英拉现在怎么样,谁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现在应该过得还行,只是不能回国,生活的其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虽然现在泰国的现任总理已经和各国打招呼,请求帮助把英拉给遣返,但这却也是一个圈套,回来,泰国监狱就为你敞开,不回来,正合我意!
英拉,作为泰国前总理,深受泰国人民额喜爱,但政治家却不喜欢她。英拉在泰国有着非常多的民众基础,她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但也是因为这个后来是她被迫离开。现在的泰国有着非常明显的弊端—军政不统一,虽然说是民主,但军队与政界分开,而且国王在泰国有着非常高的荣誉象征,圣神不可侵犯。军队虽没有明确的说明听国王的调遣,但事实上却形成了一种统属关系。因为英拉在泰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国王,其他政党都越来越反感她,于是在反对党给她下了一个局后,英拉只能离开泰国。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局,这个局中最大的阴谋就是英拉收购大米案,这一事件成了英拉下台的最大的武器。英拉作为一名女性,一直给人一种善良,体贴民众的感觉,事实也是这么做的,在当选前,英拉曾保证自己上台后,一定会高价收购农民的大米,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一诺言为英拉选举中得到了许多选票。
在当政后,英拉履行诺言,确实高价收购大米,但这中间出现了问题。英拉因为从政经验不足,造成了手底下的官员对她的政策进行了改变,你不是要收大米吗?我也收,但我不收本国的,从其他地方收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大米,转手回来高价卖给你,这一来一回,从中赚取了巨额的差额。而英拉却没有发现这点,任由这些不是本国的大米进入国库。
这中间如果你仔细发现,这件事情中肯定是有反对政党的参与,不然不可能这么顺利,如此大的窟窿,怎么可能能够悄无声息的发生。本想着提高农民的收入,却没想到这一举措给自己带来了如此大的伤痛,也使泰国损失巨大。紧接其后的泰国反贪局对英拉展开了调查,这一切都过于顺利了。最终英拉被指控滥用职权,解除了她的总理职务。
巴育发动政变,英拉不得不离开泰国,他最终会不会不得善终?这不一定,如果她不想回来当政,并且不再插手泰国事务,那她结局应该还不错。如果她执意回到泰国,结局可能不得而知,这件事毕竟是她自己导致的错误,如果不能给民众一个交代,那泰国应该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了,况且现在的泰国当政的总理可还在等着她呢!
不请自来,金陵少年作答。
主要原因,不外乎部队叛乱。阶级利益冲突是本质 泰国动荡背后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阶级利益冲突。
其实长期以来,泰国的大部分总理,都是退休或离职后的军人,真正的文人总理不多,泰国其实是一个陆军唯大的国家,所以,当军队不满意总理,或不满意自己所支持的总理的时候,就会逼宫,逼宫不成,就会政变。现在的总理也想撤换三军的司令呀,但是,就要评估说是否划得来,搞不好,又是一次政变。
国王拥有绝对权威;军方仅效忠于国王而非政府,在党派斗争达到无法调和时,发动政变“政治洗牌”,经过过渡期后重新举行大选。而新的民选政府往往又会陷入新一轮恶性争斗。 泰国军人干政传统 泰国军人执政曾给泰国政治抹下浓重色彩。
1932年泰国一政党领导的政变成功后,少壮派军人组成临时政府,开创了泰国军人干政的先河。 此后泰国经历了数届军人政府,其间虽有文人政府也是短命的。泰国军人更多是幕后操纵,军事政变的频率很高。
说好的6月5日选出泰国新总理,选出来了吗,谁是新的总理?
此次泰国总理大选,巴育胜出,成功实现连任。
新华社曼谷6月5日电泰国现任总理巴育5日在新一届国会上下两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当选为泰国新一任总理。 泰国国会主席川·立派5日晚在曼谷北郊临时会议点召开的新一届国会上下两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宣布,巴育获得过半票数,当选为新一任总理。在两院共同投票中,巴育获得500票,他的竞争对手、新未来党党首塔纳通获得244票,有3票弃权。
泰国好不容易迎来一次总理选举,却很难选出一位总理。因为掌权的军政府希望巴育实现连任,而包括为泰党在内的多个党派希望巴育能够下台,这种矛盾导致总理选举阻力重重。就在6月5日,泰国国会经过五小时的激烈辩论,还是没有得出结果,这已经超出原定辩论时间两个多小时,而且随后的投票过程还需要再花费10个小时,所以新下议院议长川吕沛不得不宣布暂停会议。虽然会议中辩论激烈,但仍然不能阻止巴育成功实现连任。
在总理大选的议会选举过程中,包括为泰党在内的7党联盟推举新未来党领袖塔纳通竞选总理,民主党则是支持巴育连任总理,这也就意味着新一任泰国总理将在塔纳通和巴育两者之中产生。泰国国会由拥有250名议员的上议院和拥有500名议员的下议院构成,新总理的诞生至少需要获得总席位的一半,也就是说上下两院的席位加起来要超过376席。然而在巴育发动政变之后,修改了宪法中的选举法案,上议员的250名议员全部由军政府指派,也就是说与巴育与塔纳通相比,拥有“先天性优势”的250票,巴育的胜算本来就很大。
巴育赶走英拉之后,在五年的时间里为自己“合法上台”铺平了道路,不但修改选举法案使其对军政府有利,还得到的王室的大力支持并肆无忌惮的打压其他党派。在初选过程中,巴育一系列的作弊行为虽然让人不耻,但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个政党拿他有办法。巴育能够实现连任,更加突出了泰国民主制度的畸形,不知道以“东南亚最民主国家”为傲的泰国民众,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6月5日泰国国会召开上议院和下议院联席会议,根据泰国2017新宪法的规定选举出新一届泰国总理。由于因病、暂停资格、辞职等原因,总共有747名议员(总共750名议员)参与投票。候选人一名是由为泰党为首的“七党联盟”推举出的未来前进党党首塔纳通·宗龙伦吉,另外一名为公民力量党提名的现任总理巴育·占奥差。联席会议于当天早11点召开,最终经过会议各方就两名候选人资质的激烈辩论,经过11个小时的讨论,最终于晚上10时左右,进行了最终公开表决。巴育获得了500票超过组阁规定最低票数376票,当选新一届泰国总理。塔纳通获得了244票,还有三张弃权票。
(国会联席会议)
这个选举结果可以说在意料之中,因为起初支持巴育的公民力量联合其他小党派已经成功拿下了至少下议院200席,后与民主党又达成了协议,将其吸纳进入了本阵营,下议院席位扩展到了至少250席。由于议会上议院议员基本都是军方指派代表担任,所以能够很轻松拿下500票,并且由于议会下议院已经超过250席,巴育内阁的执政基础可以说也是十分稳固,不必受到七党联盟的掣肘。
(国会联席会议)
由于本身已经胜券在握,巴育并没有按照选举流程出席当天联席会议接受质询并发表施政纲领。巴育给出的解释是,他没有意愿赴国会报告施政纲领,巴育的支持者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巴育的这个态度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因为在竞选阶段,他也是拒绝出席任何电视论证或者辩论邀请。他给出的理由也都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必要。事实上巴育作为一介武夫,跟那些职业政客去耍嘴皮子,显得很是身份,并且自己也不谙于此。他所追求的是令行禁止,用实际行动说话,他人只需要看他怎么做即可。
(巴育)
塔纳通当天来到了议会,不过由于本身已经被宪法法院暂停了议员身份,没有进入会场。他于当天下午1时在国会会场外召开了临时记者会对外发表他的施政纲领。塔纳通的积极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尽管他被提名成为“七党民主联盟”的总理候选人。他现在不仅仅因为持有传媒集团股份而被暂停议员资格,而且还身背至少三项指控。如果相关罪名成立,他至少要面临不下于五年的监禁。塔纳通作为泰国最新崛起政治新星,具有着鲜明的他信特质和经历,美国留学背景、成功的商人,华裔名门世家出身。所以针对他的政治压力从最开始就不小。
(塔纳通会场外演讲,联合早报)
泰国大选尘埃落地,没有任何悬念,巴育经过4年的准备成功实现了军转民。军人政治集团成功改头换面加入到民选政治当中。这重新平衡了泰国政治,民粹主义势力一边倒的局面,虽然不符合公平正义的民主精神,但是却能够最大限度维护泰国社会的稳定。毕竟泰国是一个未经历过工业化进程的转型国家。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选出来了,还是巴育。几个看点是,过程像马拉松,结果无悬念,巴育当选反而没到场,塔纳通去了却不得入。
6月5日上午11点,泰国选举新总理的国会会议开始举行。但直到夜里23点32分,投票结果才出炉,巴育获得上议院和下议院总共500票,塔纳通获得244票,巴育当选。
其实,开始投票的时间是晚上22点37分。此前从上午11点开始,与会议员一直在不停地轮番上阵,争相发表意见。中途只有下午4点有短时间的休会。
按照选举办法,巴育和塔纳通,投票过程中谁先获得376票即当选。泰国目前的议会两院共有750席,选举法规定,获得两院总支持票数过半者出任政府总理。
因为此前议会上院的总共250席,都是巴育亲自挑选的人,所以不投票给巴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加上巴育在下院的总共500席中,选前已经获得了自己所在的党派和加盟党派共254席的支持,因此,胜选是板上钉钉的事。
笔者认为,也正因为如此,巴育才没有理会昨天有议员提出的、被推举的总理人选要在投票前现场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的意见。而且不仅是这次拒绝了,此前在竞选阶段,巴育也拒绝了所有的电视辩论。
值得一提的是,要求巴育到投票现场来的正是塔纳通所代表的新未来党在下院中的议员,但到最后,该党议员见没有可行性,又撤回了提议。
既然巴育拒绝在投票前发表施政纲领,人也不到场,则民主已成习惯的泰国,此刻就不得不让议员们发表完看法再投票,否则,万一他们的意见都没表达出来,搞个拒绝投票什么的,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的选举的最后临门一脚就可能就会出幺蛾子。
那么反对巴育的议员上台说完,支持巴育的也不甘示弱,同样要上台发言。由于发言的人数众多,尽管对每一位议员的发言时间有限定,但选举总理的大会还是开成了“马拉松”会议。
年轻的塔纳通在5日当天的经历让人感叹、可惜和可怜。因为这位政治新星此前被控在参选时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遂被泰国宪法法院暂停了议员职权。所以,他只能在国会场外召开记者会,同时宣讲自己的施政理念。
“将成为变革的总理。”尽管塔纳通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来领导泰国,但现场却没有起到一丁点作用。巴育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修改宪法和精心设计选举办法,还是没让他人染指泰国总理的宝座。他信和英拉身在国外,也只能眼望国内的选举兴叹。
但笔者坚持认为,这一毫无悬念的选举结果,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上至泰国王室、中间包括军方和下至普通泰国百姓的基本愿望。
泰国总理选举结果于当地时间5日深夜揭晓,现任总理巴育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当选泰国新一任总理。此次选举,以为泰党为首的7个党派联盟举荐新未来党领袖、政坛新星塔纳通为总理人选,与人民国家力量党推举的巴育“对决”。据计票结果,在747张选票中,巴育共获得500票,远远超过塔纳通的244票,成功当选。另有3名议员投出弃权票。
为什么泰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有总理,却没有首相?
这其实的翻译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首脑的中文翻译各不相同,例如prime minister可以翻译成总理也可以翻译成首相。
通常来说如果是君主制国家,政府首脑就翻译成首相;如果是共和制国家,则翻译成总理。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循成习,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标准。
说回泰国政府首脑为什么称为总理,原因有二。首先,泰国总理设立与1932年,当时中国还是民国时期,并没有总理一职,但是好在之前的北洋政府时期有内阁总理,而北洋的内阁总理源自晚清的内阁总理大臣,那晚清的内阁总理大臣又是来自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今天翻译成日本首相,实际上日本仍写作内阁总理大臣)。在今天看来,总理应该是共和制国家的政府首脑,但是在当时没有分的那么细,也就是说在当时君主制和共和制国家的政府首脑的译名都是很随意的,所以就将泰国政府首脑翻译成总理,直到今天。
此外就跟1932年泰国总理的设立有关系。1932年泰国总理一职正式设立,只不过不是君主自愿的。在此之前泰国是君主专制国家,而这一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新政府成立后给了国王两个选择:把权力交给议会继续担任国王(君主立宪)或者直接退位。拉玛七世选择了保留王位,并做了以下著名的答复:为了使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的过程能够尽可能柔和地进行,我同意成为一个傀儡。所以泰国的君主立宪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革命。当时除了君主还在台上,其他跟共和制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翻译成总理也是贴切的。
顺便说一句,除了总理、首相外,俄罗斯、意大利等国总理的称号直译应为部长会议主席(Chairman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泰国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元首,其没有实际的行政权。行政权力的属于总理,谓之政府首脑。政府首脑的产生又和其所在政党在议会中拥有的席次有直接关系。政府换届要举行大选,大选选的是政党在议会中的席次,而不直接产生总理。哪个政党在议会中超过半数,这个政党推荐誰,谁就是当然的总理,但是要经过国家元的认可,就泰囯来说就是泰国国王的批准。日本亦是,日本叫天皇,天皇行国家元首之权力,而总理则为政府首脑,行使行政管理权力,英国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君主立宪制。
而共和制的政府总理是国家元首任命的。如法国,国民选出总统,总统再任命总理组阁,总理对总统负责。当下的俄罗斯亦是这种体制。
另外一个是总统制。如美国就是。美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议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行使最终的司法权。
一个国家的政体国体不同,不但形式不同,名称不同,国家实际运行的程序方式亦不同。总理和首相只是叫法不同,实际权力相同。
谢谢邀答。
巴育如愿以偿当选泰国新一届政府总理,你如何评价此事?
感谢邀请。
当地时间6月5日,泰国上下两院举行选举,泰国上届总理,泰国民族力量党党首,前陆军总司令巴育高票当选为泰国新的一届总理。笔者关注到泰国进行了选举改革,由上下院议员联合投票选出总理。上院议员是由专门委员会推选的人选担任,不进行选举。商院的议员被称是比较接近军方与王室立场,因此巴育在下院的得票成为未来泰国政治的关键。
泰国下院是泰国重要的立法机构,议员人数500名,如果拥有超过半数的议员,就可以对总理提出不信任动议。也可以阻挠执政党通过的各种法律,以及对政府预算的审核。但是巴育在下院获得了254张选票,超过了下院议员人数一半,而对手,第二大在野党党首特纳通,虽然获得他信的支持,但也只获得246票支持。在首相选举前,在野党自己排摸选票,认为在野党在下院可以获得280张左右的选票,就算巴育利用上院的优势,在下院也是少数派,但选举结果大大出乎了在野党的意外。
巴育在上下两院都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对执政党来说未来5年的执政就会安稳很多。因为,在野党要提出对总理的不信任动议,需要超过半数的支持,现在在野党人心不齐,不能提出这样的不信任案。巴育的成功是利用了泰国民众需要安定,厌恶了政党之间的争斗,希望安心建设国家。而巴育就是提出一心一意建设的口号获得民众的支持。
泰国现在面临机遇与挑战,在东盟内,越南的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泰国,泰国自身感到危机,所以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领到泰国大力发展经济。巴育军方出身,又与泰国王室关系很好,并且过去5年的经济成绩很不错,因此巴育的再次当选还是众望所归。但是,如何团结泰国全体民众,特别是泰国北部民众成为巴育的一个难题,需要拿出政治智慧,才能在未来5年交出出色的答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